问题 | 未满16岁判刑吗 |
释义 | 《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一、未成年犯罪会有案底吗 在我国未成年犯罪是有案底的:任何人犯罪都会有犯罪记录。但为了照顾未成年的利益,保护其健康成长,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对于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予以封存,不对外查询。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刑法》第一百条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 《刑法修正案八》第十九条在刑法第一百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免除前款规定的报告义务。 二、未成年犯罪家长要处罚吗 未成年人犯法父母不行代替。我国《刑法》的原则之一即是罪责自负原则,基本含义是:谁犯了罪,就应当由谁承当刑事责任;刑罚只及于犯法者自己,而不行带累无辜。 未成年人犯法,到达刑事责任年纪的,会穷究自己的刑事责任。父母不会代替下狱,不过民事赔偿的片面普通由监护人承担,未成年人普通没有收入,就由父母代为赔偿。 《刑法》第17条已满16周岁的人犯法,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危险致人重伤或殒命、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法,应当从轻或减弱处罚。《民法典》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弱其侵权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自己财产中支出赔偿价格。不足片面,由监护人赔偿。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