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离婚财产的分割的原则具体有哪些? |
释义 | 夫妻共同财产应均等分割,但需考虑实际需要和财产来源等情况。子女离婚后的利益应放在第一位。无过错方应得到照顾。财产约定先于法定原则,有利于双方处理财产问题,减少纠纷,保护当事人的权益,促进经济发展。 法律分析 1、男女平等原则。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均有对共同财产的使用、处分权利。在离婚时,双方有平等分割共同财产的权利。当然,权利的平等并不意味着份额的平均。原则上,夫妻共同财产应该均等分割。但同时,根据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和财产的来源等情况,在具体处理时也可以有所差别。 2、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原则。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首先要将子女、特别是未成年子女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保障子女离婚后的生活与健康成长的物质需求。 3、照顾无过错方原则。如果离婚是因为一方严重违反婚姻义务、破坏夫妻关系的行为,例如通奸、姘居、重婚、家庭暴力、虐待和遗弃等,无论无过错方是主动要求离婚还是被动承受离婚的后果,在分割共同财产时都应该得到照顾,以弥补其所受到的身心伤害与痛苦,体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4、尊重当事人意愿,财产约定先于法定原则。公民有权处分自己的财产,《民法典》婚姻编规定了约定的形式、范围及对第三人的效力。这有利于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夫妻因各种原因的多种形式处理双方财产问题的需要,体现了夫妻享有的平等财产权利。此外,这也有利于减少家庭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该内容由 信金国律师 和 家和律云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