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抚养权、监护权有什么区别? |
释义 | 1.监护权重于抚养权,监护权是法定权,抚养权是协商或裁判授权。 2.监护权从法理上区分,属于亲属法中的身份权;抚养权问题,一般多作为义务对待,但是它也是一种权利, 而且是和人身密切相关的权利,它基于血亲而产生。 3.有监护权并不代表有抚养权,有抚养权一定有监护权。 离婚之后,通常一方获得孩子的抚养权、另一方则获得探视权。但由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并不会因为离婚而受到影响,故此在孩子未成年的前提下,不管夫妻双方是否离婚,都同时享有对孩子的监护权。这也是有抚养权的一方若是不履行抚养义务,有监护权的另一方可以要回抚养权的前提。 一、精神病人的监护权可以交给政府吗 精神病人的监护权不可以交给政府,监护权的范围,并不包括政府。父母对未成年孩子的监护是基于父母子女关系而产生的,除非因死亡、或父母子女关系的依法终止、或监护权被依法剥夺外,任何人不得加以剥夺和限制。 无论离婚与否,父母双方都对孩子有监护权,并承担监护人义务。非因法定事由限制或剥夺,父母任何一方都享有孩子的监护权。 根据法律的规定,父母作为孩子的法定监护人是没有权利放弃自己对孩子的监护权的。 二、据法律规定侵犯监护权如何起诉 据法律规定侵犯监护权直接去法院进行起诉即可。同时需要提交起诉状和证据,由法院来进行判决。监护权归属对方后,未享有监护权之一方,仍然享有与未成年孩子见面接触的权利,也就是所谓“探视权”,如何与孩子面会交往?时间如何?方式如何?地点如何?都可以由父母亲加以协议,当然,如果父母协议不成也可以要求法院来处理。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取得监护权的一方,会用手段妨害他方探视的权利,许多人遇到这种情形会相当沮丧难过,请特别记住,当有监护权一方蓄意刁难探视时,可以依法强制执行。 一般人经常有的观念:“既然已经失去孩子监护权,自当不必负担生活费用!”事实上这个想法是绝对错误的,我们必须要提醒所有的父母,对未成年孩子的亲属关系与扶养义务,不因离婚与丧失监护权而消灭,所以当监护权归属对方后,未享有监护权之一方,仍要负担未成年孩子的抚养费用,直到孩子成年为止,如果未享有监护权之一方拒绝负担扶养费用,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诉讼的方式主张,称为“给付抚养费之诉”。由法院在审理抚养费用时候,通常法院会参考每人每月经常性消费支出及抚养费支付义务人收入数额作为标准,判决或调解支付抚养费的数额。 监护权归属一方后,就应该对未成年孩子负起教养责任,如果行使监护权之一方未尽保护教养之义务,或对未成年孩子有不利之情事时,未享有监护权之一方、未成年孩子,可以请求法院变更监护权。 离婚后,被监护人的侵权责任首先是同被监护人共同生活的一方独立承担,并不是离婚的父母平摊费用。唯有共同生活的一方监护人不能独立承担时,另一方才承担“补充性连带责任”,即承担相应的余额。也就是说,与孩子共同生活的一方承担责任较重,另一方处于补充地位。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