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识别和防范欺诈性担保? |
释义 | 如何判定被欺诈担保,如何处理被欺诈订立的合同,以及如何判定主合同和担保合同的有效性等问题。同时介绍了预防担保合同欺诈的方式以及订立合同被欺诈的处理方法。 法律分析 判定被欺诈担保的方式为可以通过判断债权人和债务人是否对担保人实施了欺诈行为,如果债权人和债务人以欺诈的方式使担保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担保的,可以撤销。 如何判定为欺诈合同 判定为欺诈合同的情形分别有:虚假的价格欺诈行为;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虚假的商品标识欺诈行为;合同主体属于欺诈的行为;虚假的宣传欺诈行为;在签订合时存在欺诈的其他情形。因欺诈签订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 被欺诈订立合同怎么办 被欺诈订立的合同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进行撤销,因为被欺诈签订的合同属于法定可撤销合同。法定可撤销合同有:一方实施欺诈行为签订的合同;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签订了合同;一方或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签订的合同;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法定其他情形等。 怎么判定主合同和担保合同是否有效 如果符合下列条件的,可判定主合同和担保合同有效:债权人、债务人、担保人均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真实;主合同和担保合同的内容均合法;并且遵守公序良俗。 怎样预防担保合同欺诈 预防担保合同欺诈的方式: 1、在订立合同前,当事人可以对合同主体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进行调查,避免出现无权处分的情形; 2、在订立合同时,当事人应当仔细审查合同内容以及形式的合法性、可行性等; 3、其他方式。 订立合同被别人欺诈怎么办?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合同。撤销权行使期限,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结语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债权人和债务人以欺诈的方式使担保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担保,可以撤销被欺诈担保的合同。欺诈合同的判定包括虚假的价格、质量、商品标识等欺诈行为。被欺诈订立的合同可以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撤销。判定主合同和担保合同是否有效需要考虑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合法性以及公序良俗等条件。为预防担保合同欺诈,当事人可以进行调查、审查合同内容和形式的合法性,并采取其他预防措施。如果订立合同时被别人欺诈,受损害方有权在一年内请求变更或撤销合同。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裁判认定构成犯罪,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民间借贷合同并不当然无效。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百五十四条以及本规定第十三条之规定,认定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 担保人以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裁判认定构成犯罪为由,主张不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间借贷合同与担保合同的效力、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依法确定担保人的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 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一般保证,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条借款人涉嫌犯罪或者生效判决认定其有罪,出借人起诉请求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