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证据造假罪怎么处罚? |
释义 | 民事证据造假行为会受到刑事处罚,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和《刑法》的规定,伪造、毁灭重要证据的行为可被处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则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然而,目前《刑法》对民事诉讼当事人伪造、毁灭证据的行为没有明确规定,导致与《民事诉讼法》产生矛盾。因此,对伪造、毁灭证据情节严重的行为进行刑事惩罚有利于保障民事诉讼的正常进行。 法律分析 一、民事证据造假罪怎么处罚?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而我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规定:“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可见,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伪造、毁灭重要证据的行为规定要追究刑事责任,而我国《刑法》中却没有相应的规定,对民事诉讼当事人伪造、毁灭证据的行为不能进行刑事处罚,《民事诉讼法》与《刑法》在规定上就产生了矛盾。对伪造、毁灭证据情节严重的行为进行刑事惩罚,有利于充分发挥《刑法》保障作用,有利于民事诉讼法与刑法衔接。 二、什么是民事证据 民事证据,是指在民事诉讼中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资料。民事证据是民事诉讼中法院认定案件事实作出裁判的根据。 当事人要证明自己提出的主张,需要向法院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这些证据材料可以表现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这七种形式。这几种证据表现形式也是当事人证明自己主张的几种证据方法,即以某种证据形式来证明自己主张的方法。 从证据的特征来看,证据必须与要证明的案件事实具有关联性,并且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具有其合法性。另外,按照证据客观性的观点,证据还应当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证据不仅是当事人证明自己主张的证据材料,也是法院认定争议的案件事实,作出裁判的根据。只有经过质证和认证的证据,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和裁判的根据。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如果有人在民事诉讼过程当中存在一些作假行为,那么是属于妨害我们国家正常的案件审理秩序也就是妨碍司法秩序,所以必须要对此进行处罚,通常情况之下可以按照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来进行惩罚。 结语 伪造、毁灭民事证据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会妨碍司法秩序和正常的案件审理。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和《刑法》的规定,对于民事诉讼中伪造、毁灭证据的行为,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处以罚款、拘留或有期徒刑的处罚。这样的刑事惩罚有助于保护司法公正和维护法律秩序,同时也促进了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衔接。因此,对于伪造、毁灭证据行为的严重性,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并依法予以严厉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二节 妨害司法罪 第三百零六条 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提供、出示、引用的证人证言或者其他证据失实,不是有意伪造的,不属于伪造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六、其他 第九十八条 对证人、鉴定人、勘验人的合法权益依法予以保护。 当事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伪造、毁灭证据,提供虚假证据,阻止证人作证,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或者对证人、鉴定人、勘验人打击报复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七十八条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对证人的询问与待证事实无关,或者存在威胁、侮辱证人或不适当引导等情形的,审判人员应当及时制止。必要时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证人故意作虚假陈述,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妨碍证人作证,或者在证人作证后以侮辱、诽谤、诬陷、恐吓、殴打等方式对证人打击报复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情节,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对行为人进行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