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债务纠纷原告能撤诉吗 |
释义 | 民间借贷起诉中的撤诉规定:一审前原告可自愿提出撤诉申请,需满足条件,如由原告或特别授权代理人提出,不侵犯他人权益,不违反法律。撤诉后,未送达被告前不算提起诉讼,但原告可再次起诉并享有减半收取的案件受理费。 法律分析 民间借贷原告在起诉的过程中,可能随时会与对方达成某种和解,而出现撤诉的情况,关于撤诉的相关规定如下: 在一审中,原告在判决前随时可以提出撤诉,是否准许由法院决定,实践中各地法院对此的操作惯例并不相同。一般来说在法院判决书下达之前均可以联系法官撤诉。 但是申请撤诉应符合一些条件: (1)提出撤诉申请的人必须是原告或者经过原告特别授权的委托代理人。对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原告,由他的法定代理人提出。 (2)申请撤诉必须自愿。 (3)申请撤诉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即撤诉不得侵犯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违反公序良俗或规避法律企图逃避法律制裁。 (4)申请撤诉须在人民法院宣判前提出。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撤诉具有以下法律后果: (1)原告起诉后在民事诉状送达被告前撤诉的视为没有提起诉讼,不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 (2)原告享有再次起诉权。即原告撤诉后,在诉讼时效内以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3)撤诉的案件,案件受理费由原告负担,减半收取。 拓展延伸 债务纠纷中,原告是否可以自行撤回诉讼? 在债务纠纷中,原告通常是有权自行撤回诉讼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原告可以在开庭前自行撤回诉讼,不需要经过被告的同意。但是,如果已经开庭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原告需要经过被告的同意或者经过法院的许可才能撤回诉讼。此外,如果原告撤回诉讼后再次起诉同一纠纷,法院可能会对其提起滥诉行为的处罚。因此,在考虑撤诉时,原告应慎重权衡各种因素,并咨询专业律师的意见,以确保自身权益的最大保障。 结语 撤诉在民间借贷纠纷中常见,但具备一定条件。原告可在一审判决前自愿提出撤诉申请,需符合法律规定,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不违反公序良俗。撤诉后,案件受理费由原告负担,减半收取。根据《民事诉讼法》,撤诉不中断诉讼时效,但原告享有再次起诉权。在债务纠纷中,原告可自行撤回诉讼,但需注意开庭或被告提出反诉时需获得同意或法院许可。慎重考虑撤诉,咨询专业律师意见,确保权益最大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 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最高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司法解释》第二十条 经查明属于虚假民间借贷诉讼,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并应当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之规定,判决驳回其请求。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