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事公益诉讼的概念与特征是什么
释义
    民事公益诉讼是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诉讼,由特定的组织和个人向法院提起。其目的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补充和协助国家机关的执法活动。与之相比,行政公益诉讼主要维护行政法律规范,被告为行政机关,而民事公益诉讼的被告为民事主体。公益诉讼可分为民事公诉和行政公诉,由法律规定的机关和其他组织提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违反法律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可提起公益诉讼。
    法律分析
    一、民事公益诉讼的概念与特征是什么
    1、民事公益诉讼是指一定的组织和个人可以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对违反法律,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按照民事诉讼程序依法审判并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的诉讼。
    2、民事公益诉讼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但公益诉讼仅仅是对国家机关执法能力不足的补充与协助,而非取代国家机关进行执法活动。民事公益诉讼的建立可以更方便、更有力的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3、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一般是与民事诉讼标的无直接的利害关系的特定的国家机关、组织或者个人,换言之,不直接受害也能起诉;而一般民事诉讼的原告必须是因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与他人发生争执或者权益受到侵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4、诉讼标的从其最简单的含义上来讲就是诉讼的对象,民事公益诉讼的诉讼标的是受到侵害或者有受侵害之危险的社会公共利益;而一般民事诉讼的诉讼标的是当事人之间争议的私益。
    二、行政公益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有何区别
    1、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的区别从概念上分析,行政公益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主要在两个方面的区别:
    (1)两者所维护的法律规范的性质不同,前者所要维护的是行政法律规范,后者所要维护的是民事法律规范;
    (2)两者的被告不同,行政公益诉讼以行政机关或其他公权机关为被告,而民事公益诉讼则以民事主体(或私人)为被告。
    2、公益诉讼包括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这是按照适用的诉讼法的性质或者被诉对象(客体)的不同划分的;按照提起诉讼的主体公益诉讼可以划分为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其他社会团体和个人提起的公益诉讼,前者称为民事公诉或行政公诉,后者称为一般公益诉讼。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结语
    民事公益诉讼是指一定组织和个人根据法律授权,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向法院提起诉讼,追究违法者责任的诉讼。其目的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补充国家机关执法能力。与行政公益诉讼相比,民事公益诉讼维护的是民事法律规范,被告是民事主体。根据《民事诉讼法》第55条第1款规定,污染环境、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可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修正):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发展慈善事业,弘扬慈善文化,规范慈善活动,保护慈善组织、捐赠人、志愿者、受益人等慈善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进步,共享发展成果,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本法所称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8:3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