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主观故意和过失在职务犯罪中如何具体体现? |
释义 | 法律分析:在职务犯罪中,主观故意和过失是重要的区分标准。主观故意是指犯罪人明知自己行为违法,却有意实施;过失则是指犯罪人未能尽到应有的注意义务,致使违法行为发生。具体体现在犯罪的主观方面,主观故意罪需要证明犯罪人有故意,过失犯罪需要证明犯罪人有疏忽、不负责任的行为。在犯罪的客观方面,主观故意犯罪需要证明犯罪人实施行为符合犯罪的特定要件,过失犯罪需要证明犯罪人的行为造成了某种不良的后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二十三条:职务犯罪分为职务侵占、职务贪污、职务挪用、职务滥用、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过失泄露国家秘密、徇私枉法等。 第一百二十四条:职务犯罪的主观方面,主观故意犯罪应当符合犯罪的特定要件;过失犯罪应当证明犯罪人有疏忽、不负责任的行为。 第一百二十五条:职务犯罪的客观方面,主观故意犯罪应当证明犯罪人实施行为符合犯罪的特定要件;过失犯罪应当证明犯罪人的行为造成了某种不良的后果。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