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刑事案件中被告人如何确定 |
释义 | 刑事案件的被告人通常也是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未追究刑事责任的共同致害人只能成为民事诉讼被告人。刑事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应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是14或16岁,但不能成为民事诉讼被告人,只能以未成年被告人的监护人作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对被告人的行为负有赔偿责任的机关、单位需承担相应责任。 法律分析 1.刑事案件的被告人。绝大多数案件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就是刑事案件被告人,因为是他给被害人造成的损失。2.未追究刑事责任的共同致害人。未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诉讼被告人必须是共同致害人。不是共同致害人即使被追究刑事责任也不能成为民事诉讼被告人。3.刑事被告的法定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年龄是18岁,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是14岁或者16岁。杀人、放火、强奸、抢劫等犯罪14岁就承担刑事责任,其他犯罪16岁承担刑事责任。如果刑事被告人已满14岁不满18岁,他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不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只能做刑事案件被告人,不能做民事案件被告人。遇到这种情况,只能以未成年被告人的监护人做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未成年人犯罪的,他的监护人应当以法定代理人的身份出庭。所以说,未成年人犯罪的应当以他的法定代理人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4.对被告人的行为负有赔偿责任的机关、单位。 拓展延伸 被告人的权利和义务在刑事案件中的确定 在刑事案件中,被告人的权利和义务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被告人作为刑事诉讼的主体之一,享有一系列的权利,如知情权、辩护权、沉默权等。同时,被告人也有相应的义务,如出庭应诉、提供证据等。被告人的权利和义务的确定需要遵循法律程序和原则,确保公正审判和合法权益的保护。法院会根据刑事法律规定,对被告人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和界定,以确保诉讼的公正性和合法性。被告人应当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在刑事案件中积极行使和履行,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诉讼公正性。 结语 刑事案件中,被告人的权利和义务的确立至关重要。作为刑事诉讼的主体之一,被告人享有一系列权利,如知情权、辩护权、沉默权等。同时,被告人也有相应的义务,如出庭应诉、提供证据等。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明确被告人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公正审判和合法权益的保护。被告人应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刑事案件中积极行使和履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诉讼公正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随时委托诉讼代理人。 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诉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