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 根据民事诉讼法,当事人起诉,应该具备:明确的被告确的诉讼请求相关的事实和依据。民事诉讼法也规定当事人在起诉时应提供相关证据,但一般认为这是倡导性条款,并非强制性规定。民事诉讼立案实行登记制,当事人起诉只要具备相关事实和依据,立案时并不审查事实是否有证据证明,证据是否充分。对于合同纠纷,实践中,当事人递交起诉状等资料时,法院一般会要求原告提供自身身份证核对,要求提供对方明确的身份信息证明,但并不强求当事人一定要有证据证明,当然也不会强求当事人必须出示合同原件。 当事人如果在合同订立时,因各种原因,可能没有取得合同原件或者遗失,法院也不能因此拒绝受理。当事人能不能提供合同原件,影响的是其举证能力,可能导致无法胜诉的后果,但不影响其诉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