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撤销范围有哪些? |
释义 | 本文介绍了虚假表示、重大误解、欺诈行为、胁迫行为以及乘人之危情况下签订的合同。民法典对于聋哑人签订合同的有效性做了规定,但同时也规定了欺诈、误解等情况下合同的撤销权。此外,民法典还规定了被骗签合同的法律效力属于可撤销,被撤销后自始无效。 法律分析 1. 虚假表示:虚假的含义是指故意歪曲或隐瞒真实情况的表达方式。 2. 重大误解:误解是指对事物或信息的理解存在偏差或错误,导致对其真实含义的误解。 3、一方以欺诈行为签订的合同。 4、第三人实施欺诈,使一方违背真实意思签订的合同。 5、以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 6、乘人之危状态下签订的合同。 一、民法典聋哑人签订合同有效吗 只要合同不违反法律规定,聋哑人签订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但如果聋哑人在与他人签订合同过程有发生以下这些情形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合同。 1、基于重大误解订立的。 2、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3、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 4、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5、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 二、民法典规定被骗签合同有效吗 《民法典》规定被骗签合同的法律效力属于可撤销,被撤销后自始无效。法定可撤销合同有:一方实施欺诈行为签订的合同;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签订了合同;一方或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签订的合同;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法定其他情形等。 拓展延伸 股权转让协议能撤销或解除吗 股权转让协议不一定可以撤销或者解除,如果经过当事人协商一致后可以撤销或者解除;反之不存在法定撤销或者解除的情况,也没有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则不能撤销或者解除。 如果存在下列情况股权转让协议也可以单方面撤销: 1.基于重大误解订立了股权转让协议。 2.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股权转让协议。 3.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 4.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股权转让协议。 5.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股权转让协议成立时显失公平的。 存在下列情况的,协议可以单方面解除: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结语 欺诈、误解、胁迫和乘人之危等行为可能导致合同的无效性,但并非所有合同都是无效的。在民法典中,对于欺诈、误解和胁迫所导致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被撤销后自始无效。而对于重大误解和乘人之危签订的合同,则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能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应尽量遵循诚实信用原则,避免发生上述行为。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146条:“(一)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二)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147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148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149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150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151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