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寻衅滋事罪在我国的刑罚是什么?
释义
    寻衅滋事罪可判刑,行为人随意殴打、追逐辱骂、强拿硬要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者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纠集他人犯罪则可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判断情节严重需综合考虑行为方式手段、危害结果、时间地点和行为人一贯表现等因素。
    法律分析
    一、寻衅滋事罪可以判刑吗
    可以,如果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就会被判刑,即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情节严重应该综合以下几个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二、寻衅滋事情节严重的判断
    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情节严重应该综合以下几个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1、行为的方式和手段。
    行为的方式和手段对危害结果的大小具有决定性作用,对社会心理的伤害程度也有很大影响。
    因此在认定情节是否严重时,应该考察行为人是否使用了暴力、威胁等手段,是否采用了公开或者组织的方式等。
    2、行为的直接危害结果和间接不良后果。
    直接危害结果是行为直接对社会造成损害。
    间接不良后果是指行为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或间接引起的损害。
    行为人是否造成被害人自杀,是否引起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是否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等,是认定情节严重与否的重要因素。
    3、行为的时间和地点。
    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实施,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是不同的。
    白天在公共场所的滋事活动当然要比晚上在荒郊野外的危害性大。
    4、行为人的一贯表现。
    行为人的一贯表现表明了行为人主观恶性的大小,决定着行为人接受改造的难易程度。
    是否多次寻衅滋事、屡教不改,也是认定情节严重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
    寻衅滋事指的是在一定的场合里无事生非,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的行为,这种行为,如果情节严重的话,是可能会构成寻衅滋事罪,属于刑事犯罪,量刑标准最高是处以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一般是在5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结语
    寻衅滋事罪是一项严重的刑事犯罪,在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行为人的寻衅滋事行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严重,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罚。而对于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寻衅滋事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判刑可能更为严厉。因此,我们应当牢记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共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安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八条 监狱、拘留所、看守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或者体罚虐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监管人员指使被监管人殴打或者体罚虐待其他被监管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七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猥亵儿童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一)猥亵儿童多人或者多次的;
    (二)聚众猥亵儿童的,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儿童,情节恶劣的;
    (三)造成儿童伤害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四)猥亵手段恶劣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2 20:5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