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什么是行政诉讼时效?
释义
    1、行政诉讼时效即为当事人因行政侵权相关事由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予以受理的时效,超过该时效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属于其自身的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
    理解什么是行政诉讼时效
    1、行政诉讼时效是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期限,超过了这一期限,则当事人丧失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2、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既是为了有效保护行政机关管理活动的效率,也是为了及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诉讼时效中止是什么
    法律咨询解答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因法定事由而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法定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为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届满的制度。
    遇到行政诉讼时效中止的公民可以在消除障碍后六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
    【温馨提示】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甄选27万+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相关法律规定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什么是行政诉讼中的诉讼时效
    行政诉讼的诉效时效一般是六个月,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提出。
    如果申请了行政复议的,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应当自收到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时效是好久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行政诉讼时效中止是什么意思
    法律咨询解答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因法定事由而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法定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为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届满的制度。
    遇到行政诉讼时效中止的公民可以在消除障碍后六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
    相关法律规定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该内容由 覃涛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9 12:4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