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不当得利罪能成立职务侵占罪吗
释义
    不当得利不能成为职务侵占罪的对象,因不当得利而获得的财物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非法财物。非法财物:财物不属于当事人所有,而是被其非法占有。这种非法占有属于私法所调整的范畴,而刑法所确定的非法占有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它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而占有的行为。
    一、侵占罪和盗窃罪区别在哪
    侵占罪和盗窃罪区别如下:
    1、犯罪故意产生的时间不同。盗窃罪的行为人是在没有占有公私财物之前就产生了非法占有的目的,而侵占罪的行为人是在持有公私财物之后才产生非法占有的犯罪故意;
    2、犯罪对象不同。盗窃罪的对象是他人所有、管理、持有的公私财物,公私财物在被害人的控制之下,而侵占罪是行为人也已持有的公私财物,该公私财物已在行为人控制之下。盗窃罪是将他人所有、占有的财物变为自己占有所有;侵占罪是将他人所有、自己占有的财物变成自己所有;
    3、客观方面不同。盗窃罪客观方面表现为秘密窃取行为,行为人采取自以为不会被财务的所有人、保管人、看护人、持有人等发觉的方法窃取财物;而侵占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侵占行为,即将自己已经控制的公私财物非法占有。
    一、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侵害的客体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他人的交由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3、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
    4、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属于他人交与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仍非法占为己有。
    二、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3、主体是一般主体;
    4、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总而言之,侵占罪一般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盗窃罪则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地多次窃取或者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二、捡到财物不还会受到什么处罚
    属于不当得利,如果拒不归返,看财物的金额,可能会构成侵占罪。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属于他人交与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仍非法占为己有。犯罪对象只限于三种财物:一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他人的遗忘物,遗忘物不等于遗失物,也不同于遗弃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
    三、非法占有罪立案的标准是什么
    非法占有的立案标准如下:
    1、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应予以立案。
    2、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也应予以立案。
    必须是将他人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拒不交还的行为。所谓占为己有,是指应当将他人交为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当成自己的财物,以所有人自居,擅自加以处分、使用和收益。有的是将财物出售、赠与他人,有的是出租、消费、充抵债务、设定抵押加以使用,但不能包括故意毁坏这种处分。具有后者这种行为,应以故意毁坏财物罪治罪科刑。
    所谓拒不交还,是指依法、依约而当将他人的财物退回而拒不退回,如财物所有人明确提出交还并举有证据证明属及所有,行为人仍视而不见,明确表示不予旧还,或者虽然表示归还,但事后又擅自处分致使实际无法交还,或者采用诸如谎称财物被盗、丢失等欺骗手段而拒不归还,或者携带财物逃离他乡而拒不归还,或者已经非法处分而拒不追回或者赔偿的等,当然,行为人最终还是交出或者退还了财物,或者是在他人明确提出主张交还前处理了财物事后已作了或答应赔偿的,甚至是在他人提出主张后还擅自处分财物但又作了赔偿的等,就不应以本罪论处。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第一款、第二款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3: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