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录音作为敲诈勒索的证据是否有效? |
释义 | 敲诈勒索罪是非法占有的威胁或要挟,要求公私财物。仅大额或多次敲诈构成犯罪。录音可作为证据,但需合法、真实、相关。违法手段获得的录音不可作证。 法律分析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敲诈勒索的行为只有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时,才构成犯罪。录音作为一种视听资料在其与案件事实具有相关性、真实性、合法性的前提,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录音录像,不能作为证据。 拓展延伸 录音作为敲诈勒索的证据是否足够支持指控? 录音作为敲诈勒索的证据在支持指控方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录音可以提供直接的口头证词,捕捉到勒索者的具体要求和威胁内容,为指控提供了有力的实质性证据。它可以记录勒索者与被勒索者之间的交流,包括勒索者的语气、语言和态度等。然而,录音作为证据仍需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录音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法庭可能会审查录音的来源和录制过程,以确保其可靠性。因此,仅凭录音作为单一证据可能不足以支持指控,需要结合其他相关证据和法律规定来评估其有效性。 结语 敲诈勒索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行为。录音作为敲诈勒索的证据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可以提供直接的口头证词,为指控提供实质性证据。然而,录音作为证据仍需考虑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法庭可能会审查录音的来源和录制过程,以确保其可靠性。因此,仅凭录音作为单一证据可能不足以支持指控,需综合其他相关证据和法律规定来评估其有效性。 法律依据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三条 二年内敲诈勒索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多次敲诈勒索”。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九条 本解释公布施行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法释〔2000〕11号)同时废止;此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八条 对犯敲诈勒索罪的被告人,应当在二千元以上、敲诈勒索数额的二倍以下判处罚金;被告人没有获得财物的,应当在二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判处罚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