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违约形式有哪些?
释义
    1、企业
    ①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或违反法定或约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
    ②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违约或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③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不支付或拖延劳动者工资报;
    ④用人单位未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⑤用人单位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
    ⑥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无效劳动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
    ⑦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依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企业违约,应根据具体情形承担赔偿责任、行政责任(如行政处罚、责令改正等)。
    2、劳动者
    ①劳动者违反劳动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
    ②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保密事项。
    劳动者违约,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像我们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签订劳动合同需要注意,必须要签订书面的协议,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双方当事人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不能够关于提前辞职做出违约条款的约定。
    一、劳动合同违约金的标准
    原劳动部《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与职工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因此,违约金是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约定条款。目前国家没有对违约金标准做出统一规定。北京市在《劳动合同规定》中明确,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支付的违约金最多不得超过职工本人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工资总额,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职工反映企业约定违约金数额过高而有失公平的问题。同时,北京市对职工在某些事项结束前限制解除劳动合同,即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尚未处理完毕或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的,不得按照提前30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约定违约金的基本原则:一是违约金的数额应考虑双方当事人(特别是劳动者)的承受能力;二是约定违约金时双方要对等。
    如果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要求支付的违约金偏高,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仲裁委员会可以根据劳动者的违约程度、实际收入水平、用人单位的损失等情况综合考虑。对于违约金约定偏高显失公平的,仲裁委员会可以酌情降低。
    虽然法律限制,只有在两种情形下,才允许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违约金,但反过来,若是双方之间约定由用人单位承担违约金的话,则法律中并未有要求,只要是出于双方真实自愿的约定,那么该违约金的约定就应当认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2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