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诉讼案件中部分陈述不实属于虚假诉讼吗 |
释义 | 诉讼案件中部分陈述不实不属于虚假诉讼,只有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才属于虚假诉讼。刑事诉讼案件中,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部分陈述不实的,涉嫌伪证罪。 一、伪证罪的犯罪对象是什么 伪证罪的犯罪对象可以是有罪的人,也可以是被怀疑有罪而实际上是无罪的人。 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二、做伪证的人可以被起诉吗 做伪证的人可以被起诉。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才构成犯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的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伪证罪和诬告陷害罪的界限 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两罪在主观方面、客观方面都有相同之处,其区别主要表现为: (1)行为对象不完全相同。前罪的行为对象主要是人犯,而后罪的行为对象是任何公民。 (2)行为方式不同。前罪是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重要情节作伪证,而后罪则是捏造整个犯罪事实。 (3)犯罪主体不同。前罪是特殊主体,只限于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而后罪则是一般主体。 (4)行为内容不同。前罪的行为内容包括陷害他人或包庇犯罪,而后罪则只是陷害他人。 (5)行为实施的时间不同。前罪是发生在立案以后的刑事诉讼过程中,而后罪则发生在立案侦查之前。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 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