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如何理解和实施行政合规
释义
    摘要
    本文从与刑事合规比较的视角,解读了行政合规的概念、制度、流程、侧重点等方面,旨在帮助企业降低行政风险,保护合法权益和社会声誉。
    关键词:行政合规;刑事合规;比较分析;合规管理方法;合规工作步骤;合规重点
    引言
    行政合规是指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和员工履职行为符合国家行政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行业准则和国际条约、规则,以及公司章程、相关规章制度等要求。 行政合规是企业现代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体现了企业为自身发展而秉持的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反对商业贿赂等职责恪守,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政府对企业的监管理念和方式。 与刑事合规相比,行政合规有一些区别和侧重点,但也有一些相通之处和相互转化的可能。 本文从与刑事合规比较的视角,解读了行政合规的概念、制度、流程、侧重点等方面,旨在帮助企业降低行政风险,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声誉。
    
    正文什么是行政合规
    行政合规是指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和员工履职行为符合国家行政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行业准则和国际条约、规则,以及公司章程、相关规章制度等要求。这些要求涵盖了企业在税务、环境、劳动、安全、质量、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等领域各个环节应当遵守的标准和规范。如果企业违反这些要求,可能会受到罚款、暂扣或吊销证照、降低资质等级、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等处罚或强制措施。
    行政合规与刑事合规的比较分析
    刑事合规是指企业为了避免因违法行为而承担刑事责任,而采取的一系列符合刑事法律规范的措施和机制。 刑事合规的目的是降低企业的刑事风险,预防和减少犯罪行为,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声誉。 刑事合规是一种现代化的企业治理方式,也是国际社会推进法治化和反腐败的重要趋势。
    与行政合规相比,刑事合规有以下几个区别:
    刑事合规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企业因违法行为触犯刑法,而遭受刑事责任的追究;行政合规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企业因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而受到处罚或强制。
    刑事合规的监督机关是司法机关,如公安、检察院等;行政合规的监督机关是各类具有行政监管职权的行政机关,如市场监管、税务、环保、自然资源、金融等部门。
    刑事合规的判断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行政合规的判断依据是各种行政法律规范,如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等。
    刑事合规的后果是企业可能被判处罚金或者没收违法所得等刑罚;行政合规的后果是企业可能被罚款、暂扣或吊销证照、降低资质等级、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等处罚或强制措施。
    刑事合规和行政合规各自的侧重点是:
    刑事合规侧重于预防和减少犯罪行为,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声誉,同时争取在法律责任时得到从轻或免除处罚的机会。
    行政合规侧重于遵守各项行政法律规范,优化营商环境,同时争取在行政监管时得到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机会。
    如何实施行政合规
    实施行政合规需要企业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明确合规目标和范围。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范围、风险特点、管理水平等,明确合规的总体目标、具体内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合规目标应具有可衡量、可实现、可评价等特征。合规范围应涵盖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外部交往,包括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行业准则和国际条约、规则,以及公司章程、相关规章制度等要求。
    建立合规组织和人员。企业应根据合规目标和范围,建立专门负责合规工作的组织机构,如设立合规部门或者委派合规负责人等,并明确其职责权限、工作流程、协调沟通等事项。企业还应配备专业的合规人员,提高其合规意识和能力,保障其履行职责的独立性。
    制定合规计划和方案。企业应根据合规目标和范围,制定合规计划和方案,明确合规工作的时间节点、任务分工、资源投入、预期成果等。合规计划和方案应具有可操作性、可调整性、可持续性等特征。
    开展合规风险识别。企业应全面梳理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合规风险,建立并定期更新合规风险数据库,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潜在后果等进行分析,对典型性、普遍性或者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风险及时预警。
    建立并完善合规管理制度。企业应根据合规风险识别结果,制定并完善适合自身实际的合规管理制度,包括基本制度、具体制度或者专项指南等,明确合规要求、流程、标准等,并及时对制度进行修订完善。
    执行合规审查。企业应将合规审查作为必经程序嵌入经营管理流程,重大决策事项的合规审查意见应由首席合规官签字,对决策事项的合规性提出明确意见。业务及职能部门、合规管理部门依据职责权限完善审查标准、流程、重点等,定期对审查情况开展后评估。
    进行合规培训沟通。企业应根据培训目标和内容,制定培训计划和方案,明确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师资等。培训对象应覆盖全体员工,尤其是决策层、高级管理层和重要风险岗位人员。培训方式应结合线上线下,采用课堂授课、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形式。企业还应通过内部刊物、网站、微信等渠道,宣传推广合规理念和文化,增强员工的合规意识和参与度。
    实施合规监督评估。企业应根据监督目标和内容,制定监督计划和方案,明确监督对象、监督方式、监督时间、监督标准等。监督对象应包括全体员工及各级管理者,监督方式应结合自查自纠、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形式。企业还应对员工的遵守情况进行评估考核,采用笔试、问卷调查、面试等方式,检验员工对合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并给予相应的奖惩措施。
    处理合规问题整改。企业发现或者收到行政机关通知的违法违规问题,应当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并按照要求报告整改情况报告,以及整改的结果和后果。企业应当对整改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行政机关或者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查验或者核实。企业还应当从整改问题中汲取教训,完善合规管理体系,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8: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