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遭遇到家暴怎么办? |
释义 | 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家庭暴力现象,家庭关系和婚姻关系都受到婚姻法的调整。根据我国相关法律,遇到家暴怎么办?有时候当事人会采取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时候人民法院会如何认定家庭暴力? 一、遇到家暴怎么办?如何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家庭暴力不是家事,而是违法行为;希望每个公民或组织在发现他人遭受家暴时,都应积极伸出援手,通过报警。同时,提醒每一个遭受家暴的人,当你遇到家暴时,要注意这些事项,把伤害降到最低: 1.远离厨房,以免施暴者用利器伤害你;在门窗附近向邻居和路人求助;注意头、脸、胸、腹等身体重要部位;躲在一个可以呼救的房间里,如果可能的话,把施暴者锁在门外;同时第一时间拨打110并保存报警记录; 2.首先,要及时向相关机构举报。《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社会团体、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反家庭暴力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 3.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也是举报家庭暴力的重要方式。反家暴法明确。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报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并协助受害人就医和伤情鉴定。 4.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反家庭暴力法》首次确立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当事人因家庭暴力或者有实施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人民法院应当在七十二小时内作出裁定,在紧急情况下,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作出裁定。人身保护令的保护范围可以包括申请人及其近亲属。人身安全保护令由人民法院执行,公安机关、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协助执行。 二。家庭暴力的法律认定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反家庭暴力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共分六章,对家庭暴力的范围、预防、处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法律责任等进行了规定。 1.哪些家庭暴力行为? 家庭暴力是对家庭成员权利的侵犯,包括精神伤害、身体伤害、性伤害和经济伤害。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界定了家庭暴力的范围。“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经常虐待、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都属于家庭暴力。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法官必须对家庭暴力做出判断。如果法官无法判断,也有引入专家证人等机制。可以请专家来判断是不是暴力。法官还会借助其他技术手段,比如请法医专家鉴定伤情。 2.同居暴力受到保护 恋爱和同居中的暴力类似于婚姻中的暴力,因为隐蔽性强,公权力难以察觉。同居后来分手的夫妻,离婚的夫妻,这些关系都纳入法律的范围。 未婚同居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为了保护这部分人的权利,《反家庭暴力法》的附则也规定:“家庭成员以外的共同生活的人实施暴力的,参照本法的规定执行。”这意味着共同生活的人之间的暴力也包括在家庭暴力中,受到法律的约束。 可以及时向当地派出所报案。应当指出,家庭暴力不仅指身体伤害,还包括精神或人身伤害。但在司法实践中,家庭暴力的认定比较困难,因此违法行为很难得到惩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