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商标侵权与专利侵权能否合并处理? |
释义 | 商标侵权和专利侵权可以一并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同一种类,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可进行共同诉讼。商标侵权行为包括未经许可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销售侵权商品等七种行为。刑事诉讼法也明确规定了一并上诉的条件和量刑标准。在处理案件时,需要考虑当事人的一致性和诉讼标的的一致性,并对两种侵权行为进行合理判罚。 法律分析 一、既有商标侵权又有专利侵权的可否一并起诉? 可以一并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对诉讼标的没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对其他共同诉讼人不发生效力。 二、商标侵权行为的种类 商标是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商业标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加之地方保护、对侵权获利的疯狂追逐等因素,商标侵权行为不时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规定了七种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2.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3.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4.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5.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6.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 7.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有关一并上诉的法律规定在刑事诉讼法中有明确规定,司法机关在处理相关诉讼案件时,应当重新掌握当事人是否一致,或者诉讼标的是否一致,如果是一致的则可以依法共同诉讼,在量刑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判罚标准对两种犯罪行为进行合理的判罚。 结语 既有商标侵权又有专利侵权的情况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一并起诉。共同诉讼适用于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同一种类,并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对于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其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后,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具有效力;而对于没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共同诉讼人,其诉讼行为对其他共同诉讼人不发生效力。因此,在起诉既有商标侵权又有专利侵权的案件时,可以一并提起诉讼,并根据不同的判罚标准对两种侵权行为进行合理的判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二章 商标注册的申请 第二十六条 商标在中国政府主办的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展出的商品上首次使用的,自该商品展出之日起六个月内,该商标的注册申请人可以享有优先权。 依照前款要求优先权的,应当在提出商标注册申请的时候提出书面声明,并且在三个月内提交展出其商品的展览会名称、在展出商品上使用该商标的证据、展出日期等证明文件;未提出书面声明或者逾期未提交证明文件的,视为未要求优先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七章 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第六十二条 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违法嫌疑证据或者举报,对涉嫌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询问有关当事人,调查与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有关的情况; (二)查阅、复制当事人与侵权活动有关的合同、发票、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三)对当事人涉嫌从事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活动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四)检查与侵权活动有关的物品;对有证据证明是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物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使前款规定的职权时,当事人应当予以协助、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在查处商标侵权案件过程中,对商标权属存在争议或者权利人同时向人民法院提起商标侵权诉讼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中止案件的查处。中止原因消除后,应当恢复或者终结案件查处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四章 注册商标的续展、变更、转让和使用许可 第四十二条 转让注册商标的,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签订转让协议,并共同向商标局提出申请。受让人应当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 转让注册商标的,商标注册人对其在同一种商品上注册的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注册的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应当一并转让。 对容易导致混淆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转让,商标局不予核准,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转让注册商标经核准后,予以公告。受让人自公告之日起享有商标专用权。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