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在工伤认定期间,工资的发放方式有哪些? |
释义 |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可适当延长;伤残评定后享受伤残待遇;治疗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需护理的由单位负责。 法律分析 1、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2、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3、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4、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5、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拓展延伸 工伤期间工资如何支付? 工伤期间工资支付方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期间工资支付有以下几种方式:首先,用人单位可以直接按照工伤员工的正常工资标准进行支付,即按照员工在工伤前的平均工资支付工伤期间的工资。其次,用人单位也可以根据工伤员工在工伤前的工资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伤期间的工资。此外,如果工伤员工的工资超过用人单位的支付能力,用人单位可以申请工伤保险基金给予补贴。总之,工伤期间工资支付方式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工伤员工的合法权益。 结语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了工伤期间工资支付的方式。工伤期间,职工的工资支付方式有多种选择。首先,用人单位可以按照职工在工伤前的平均工资标准支付工伤期间的工资。其次,用人单位也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伤期间的工资。此外,如果用人单位无法支付职工的工资,可以申请工伤保险基金的补贴。总之,工伤期间工资支付方式应当遵循法律法规,确保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一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一、工伤认定期间可以回家休养吗 员工工伤康复期间是可以回家休养的,但是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并且需要携带医院的疾病证明书到单位请假。 员工工伤,在出院之后是否还需要休息是由医院开具的疾病证明书来定的,所以员工没有请假的情况下,单位是不知道员工的具体情况下。员工需要向单位请假。而在请假期间员工在哪里休养是没有规定的由员工自行决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