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在职务犯罪的刑事诉讼中,主观故意是判定定罪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实践中,主观故意认定存在一定的难度,如何认定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评估。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违法发放林木、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滥用职权……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其中“情节严重”一词便暗示了主观故意认定的难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解释》第三百六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提供给他人牟取利益的便利条件,或者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以受贿罪定罪处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解释》第二百零三条规定:“对涉嫌贪污、受贿、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严格审查认定犯罪事实和责任人员的主观故意和过失程度,严格认定犯罪的客观情节和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职务犯罪中主观故意认定的难点是存在的,需要根据每个具体案件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