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仲裁裁决无法执行,法院如何应对? |
释义 | 法院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时,当事人可以重新达成仲裁协议并申请新的仲裁裁决,或者向法院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裁决被法院撤销或不予执行后,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达成的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仲裁和诉讼的区别在于管辖权取得方式和审理者的产生方式不同,仲裁庭的审理一般不公开,而法院审理一般公开。此外,法院裁定不执行的仲裁裁决从未生效,当事人可以同时请求法院审理纠纷。 法律分析 一、法院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怎么办 1、法院如果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重新达成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在获得新的、生效的仲裁裁决或者判决书后,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第九条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十七条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第五十九条当事人申请撤销裁决的,应当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二、仲裁和诉讼的区别 1、两者的管辖权取得方式有所不同。 在整个诉讼过程中,涉案的一方当事人向其当地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当地法院对案件受理后,涉案的另一方是必须要去应诉的;但是通过仲裁委员会而申请得到的仲裁,也是要有仲裁协议的,就是说合同中双方订立的仲裁条款或者是纠纷发生前、发生后涉案的双方当事人互相达成一致的仲裁协议。 2、两者中审理者的产生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诉讼案件中审判员是会根据案件的不同类型并且依照法院的指定,不能随便涉事当事人自己选择,但如果是有法定理由的涉案当事人则有权申请回避;对于仲裁的案件,除去涉案双方当事人需要协商选定合法的仲裁委员会以外,还需要约定仲裁庭的有关人数和如何构成,案件中的当事人也是可以选定仲裁员的。 3、仲裁与诉讼开庭审理上也不同。 法院开庭的一般审理会公开进行,但如果涉及到国家的机密信息或者是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案件,则不公开审理;但是仲裁庭的案件审理一般是不公开与社会进行的,这样可以保护当事人中的有关商业秘密以及维护当事人的商业信誉。 4、审理的程序以及涉案当事人的能动作为也有所不同。 人民法院不会无故裁定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被裁定可以不执行的仲裁裁决从始至终就没有发生法律效力。既然这样的话,其实在请求人民法院裁定不执行仲裁裁决的同时,也能让人民法院对双方的纠纷依法进行审理。 结语 通过重新达成仲裁协议并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可以解决法院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九条和第五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获得新的、生效的仲裁裁决或判决书后,可以申请法院进行强制执行。仲裁和诉讼在管辖权取得方式、审理者的产生方式、开庭审理方式以及审理程序和当事人的能动作为等方面存在差异。当事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解决纠纷的方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四章 仲裁程序 第一节 申请和受理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仲裁协议; (二)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三)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四章 仲裁程序 第一节 申请和受理 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人民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四章 仲裁程序 第三节 开庭和裁决 第五十七条 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