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刑事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既遂怎么量刑处罚
释义
    违法减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情节严重,包括对严重罪犯减刑、假释或监外执行、继续犯罪、危害社会、造成恶劣影响、收受财物等行为,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分析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一般是指:违法对严重的罪犯减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被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继续犯罪,危害社会的;违法减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的;收受罪犯及其家属的财物而违法办理减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等等。
    拓展延伸
    刑事徇私舞弊案件的量刑处罚:公正与法治的平衡探讨
    刑事徇私舞弊案件的量刑处罚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这些案件中,徇私舞弊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和法治原则。在量刑过程中,我们需要平衡公正与法治的关系。一方面,要确保对徇私舞弊行为的严厉打击,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被告人的个人情况和犯罪动机,遵循量刑的合理性和人性化原则。在量刑决策中,应综合考虑案件的严重性、社会影响、被告人的犯罪记录、悔罪表现等因素,以实现量刑的公正和适度。只有在公正和法治的平衡下,才能有效地惩治徇私舞弊行为,维护社会的公正与稳定。
    结语
    在刑事徇私舞弊案件中,对于犯罪行为的量刑处罚是备受关注的。徇私舞弊行为严重侵害了公共利益和法治原则。在量刑过程中,我们需要平衡公正和法治的关系。一方面,要坚决打击徇私舞弊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被告人的个人情况和犯罪动机,遵循量刑的合理性和人性化原则。在决定量刑时,应综合考虑案件的严重性、社会影响、被告人的犯罪记录和悔罪表现等因素,以实现量刑的公正和适度。只有在公正和法治的平衡下,才能有效地惩治徇私舞弊行为,维护社会的公正与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二节 累犯 第六十五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四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第三百零一条 在审理过程中,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动投案或者被抓获的,人民法院应当终止审理。
    没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财产确有错误的,应当予以返还、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任务和基本原则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3: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