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医疗失误怎么鉴定 |
释义 | 医疗失误鉴定包括: 1 、收集证据:需要收集与医疗过程相关的所有证据,包括病历、检查报告、手术记录等,以了解医疗过程中的具体情况; 2 、归纳分析:根据收集的证据,对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瑕疵,并归纳整理; 3 、制定鉴定标准:根据医疗过程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制定鉴定标准,对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进行评估和判断; 4 、鉴定结果:根据鉴定标准,对医疗行为进行评估和判断,得出鉴定结果。如果存在过错,需要明确过错的性质和责任。 医疗失误鉴定标准通常包括: 1 、医疗关系确认:确认患者与医院或医生之间存在医疗关系,即患者在医院或医生的治疗下出现了医疗损害; 2 、医疗行为评价:对医生或医院的医疗行为进行评价,即是否符合医疗常规和规范,是否存在错误或过错行为; 3 、医疗损害确认:确认患者的医疗损害是否符合相关法律和规定的标准,即是否造成了身体上的伤害或经济上的损失; 4 、因果关系确认:确认医疗失误与患者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医疗失误是否直接导致了患者的损害; 5 、鉴定结论:根据医疗关系确认、医疗行为评价、医疗损害确认和因果关系确认等内容,综合判断医疗失误的程度和性质,给出鉴定结论。 综上所述,医疗失误鉴定标准可能因地区和国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的标准和程序可以咨询当地医疗机构或相关部门。此外,如果患者认为自己受到医疗失误导致了损害,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了解自己的权利和维权方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第三条 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