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为什么要减少死刑,有什么意义?
释义
    减少死刑的意义
    事实上,无论是否保留死刑,我们既不能完全追求文明法治的理想价值,也不能完全陷入治理的现实格局。它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社会治理领域中犯罪抑制与法治文明的价值平衡,同时兼顾死刑本身的成本与收益。在废除部分死刑罪名的中间道路上,法律的修改体现了仰望法治文明星空的价值追求,同时又立足于国情民情和犯罪控制的需要,在平衡中求进。
    这种妥协的进步,我认为也是针对社会上关于死刑的观念分歧,试图消除隔阂,凝聚共识,追求一种“立足现实,又超脱现实”的目标。所以每一次死刑的废除,也可以看作是一次先进的法治文明理念的普及和传播过程。
    死刑的废除在中国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很容易让人生气。1997年,刑法进行了大范围的修订,设立了68个死刑罪名。2011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废除了13项经济非暴力犯罪。如果这一修正案顺利通过,我国刑法中的死刑罪名将只有46个。可见,近年来我国废除死刑,更加体现了“少杀”、“慎杀”的精神。
    部分废除死刑是一种法治文明。
    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多数保留死刑的国家只对少数极其严重的犯罪适用死刑。限制甚至废除死刑是大势所趋。中国废除部分死刑罪名,不是盲目跟风,也不是单纯体现法治文明,而是在综合评价各种价值的基础上,追求以最小的成本获得社会治理的最大效益。逐步减少死刑的适用,有助于引导民众树立现代法制文明观念。
    有限废除死刑
    无论是犯罪控制的需要还是普通人的观念,它都在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刑法体系。然而,我们毕竟生活在一个现实的社会里。对待死刑,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从被取消或拟取消的两个死刑罪名来看,大多是不值得判处死刑的罪名,或者是适用范围极其有限的罪名。继续保留死刑对预防犯罪作用不大,或者其他替代刑罚也可以有效管理。例如,无意废除腐败领域犯罪的死刑。
    不难看出,在有限的废除死刑的立法行动中,死刑的威慑作用依然得以保留,而这背后是民意的大力支持。在中国,大多数人仍然认为死刑是威慑犯罪的必要机制。对他们来说,考虑的不是法治文明与否,而是“不杀人不足以使人愤怒”的心理诉求和预防犯罪的现实需要。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