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晚上疲劳驾驶是几个小时 |
释义 | 晚上疲劳驾驶是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 驾驶疲劳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缓解疲劳驾驶应该果断选择时机来休息,选择休息的时机一定要选在犯困之前,在犯困的时候开车,车主不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睡着。 疲劳驾驶危害: 1、驾驶人疲劳时判断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和操作失误增加。 2、驾驶人处于轻微疲劳时,会出现换档不及时、不准确。 3、驾驶人处于中度疲劳时,操作动作呆滞,有时甚至会忘记操作。 4、驾驶人处于重度疲劳时,往往会下意识操作或出现短时间睡眠现象,严重时会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 5、驾驶人疲劳时,会出现视线模糊、腰酸背疼、动作呆板、手脚发胀或有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思考不周全、精神涣散、焦虑、急躁等现象。如果仍勉强驾驶车辆,则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预防疲劳驾驶的方法: 1、保证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是人体机能减少和消除疲劳的最佳途径。所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对广大司机朋友至关重要,特别是在长途行车前,驾驶员必须尽量保证足够的睡眠,这就要求驾驶员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睡眠的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外出行车不要饱一餐、饥一餐、行车前或途中就餐不要饮酒。饭后,因血液集中流向胃部,流经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所以大脑兴奋度降低,会感到头晕导致精力不集中。所以不宜立即驾车,要稍事休息。 3、严禁长时间驾车 要合理安排行车时间,交通规则明确表明:如果连续驾驶中大型载客汽车以及危险物品车辆超过4个小时,是必须停车休息的而且停车休息时间必须达到20分钟以上。长途驾驶时,最好保证至少有两个驾驶员轮换驾驶。 4、注意合理休息,加强锻炼 驾驶员要学会自我调节,行车过程中感觉疲劳、困倦了,要及时采取措施,待困倦疲劳消除后,才可以继续行驶。平时要注重身体素质的锻炼,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也可以有效预防疲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二十二条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 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 任何人不得强迫、指使、纵容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