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能否通过诉前调解达成调解协议?
释义
    诉前调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如果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法院会制作调解书。但对于部分案件,如离婚、收养等,不需要制作调解书,只需记录在调解笔录中即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
    诉前调解能不能出调解书
    法院审理案件前进行调解的,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的,法院会制作调解书,如果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会有调解笔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九十七条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
    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九十八条下列案件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可以不制作调解书:
    (一)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
    (二)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
    (三)能够即时履行的案件;
    (四)其他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
    对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协议,应当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者盖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拓展延伸
    诉前调解:实现纠纷快速解决的有效途径?
    诉前调解是一种通过独立第三方的协调和引导,解决纠纷的有效途径。它通过与当事人的沟通和协商,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避免了繁琐的诉讼程序。诉前调解具有时间短、成本低、保密性强等优势,能够快速解决纠纷,减轻法院负担。它不仅可以满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因此,诉前调解在解决各类纠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当事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结语
    诉前调解是一种高效的纠纷解决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法院在案件审理前进行调解时,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法院会制作调解书。调解书详细记录了诉讼请求、案件事实和调解结果,并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并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对于某些案件,如和好的离婚案件、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以及能够即时履行的案件等,法院可以不制作调解书,而是将协议记入调解笔录。无论是调解书还是调解笔录,一旦双方当事人签收,即具有法律效力。诉前调解具有时间短、成本低、保密性强等优势,为当事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纠纷解决途径,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五章 调解协议 第三十三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
    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四章 调解程序 第二十条 人民调解员根据调解纠纷的需要,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后,可以邀请当事人的亲属、邻里、同事等参与调解,也可以邀请具有专门知识、特定经验的人员或者有关社会组织的人员参与调解。
    人民调解委员会支持当地公道正派、热心调解、群众认可的社会人士参与调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四章 调解程序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选择或者接受人民调解员;
    (二)接受调解、拒绝调解或者要求终止调解;
    (三)要求调解公开进行或者不公开进行;
    (四)自主表达意愿、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5:3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