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谁负责逮捕涉案的犯罪嫌疑人? |
释义 | 逮捕犯罪嫌疑人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必须经检察院批准。逮捕需满足实施新犯罪、危害安全或社会秩序等条件。逮捕决定考虑犯罪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因素。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违规者可逮捕。逮捕需出示逮捕证,被逮捕人需立即送看守所,通知家属。 法律分析 一、逮捕涉案的犯罪嫌疑人由谁负责 1、逮捕涉案的犯罪嫌疑人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在我国只有检察院享有批捕权,对于任何公民的逮捕,除法院决定逮捕或者检察院对自侦案件的决定逮捕的以外,必须经检察院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律由公安机关执行。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九十一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第九十三条公安机关逮捕人的时候,必须出示逮捕证。 逮捕后,应当立即将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 二、抓捕犯罪嫌疑人的要求有哪些 1、犯罪嫌疑人是指可能会实施刑事犯罪的人,公安机关立案后,就需要确定犯罪嫌疑人,而对犯罪嫌疑人是可以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逮捕是最为严厉的强制措施。 2、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逮捕的,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等。 3、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逮捕涉案的犯罪嫌疑人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除法院决定逮捕或者检察院自侦案件决定逮捕的情况外,必须经检察院批准。逮捕前必须出示逮捕证,并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时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对于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故意犯罪记录的,应当予以逮捕。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规定的,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五节 逮 捕 第一百三十八条 对于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并通知补充侦查的,公安机关应当按照人民检察院的补充侦查提纲补充侦查。 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完毕,认为符合逮捕条件的,应当重新提请批准逮捕。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章 特别程序 第一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第三百二十四条 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采取适合未成年人的方式,耐心细致地听取其供述或者辩解,认真审核、查证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和线索,并针对其思想顾虑、恐惧心理、抵触情绪进行疏导和教育。 讯问女性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有女工作人员在场。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五节 逮 捕 第一百三十九条 对于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而未说明理由的,公安机关可以要求人民检察院说明理由。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