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吴谢宇二审改判,只可能基于一种理由 |
释义 | 吴谢宇二审改判,只可能基于一种理由,就是:其弑母是因为爱,而非恨。 该理由是真实存在的事实,绝非为逃脱死刑故意编造的。该事实吴谢宇在一审中主张过,但其没有能力讲清楚,更没有能力说服法庭接受。 二审辩护的全部工作,都应当围绕该事实展开。二审辩护的关键就在于将该事实阐述清楚,从事实、证据、经验、逻辑等方面进行强有力,无可辩驳性的论述,让法官在内心建立确信,从而在量刑时,作出其在犯罪动机及主观恶性上,达不到必须判处死刑的标准的认定,进而进行死刑改判。 为什么吴谢宇弑母是因为爱,而不是恨?为什么吴谢宇会选择通过杀害这种极端相反的方式表达爱?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非常专业的心理、精神疾病方面的知识;其次,对该问题进行专业的法律论证,并最终转化成法律上对吴谢宇进行从轻处罚的理由,则需要非常高的法律技巧。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吴谢宇弑母事实上是一个扩大性自杀问题。所谓扩大性自杀是指因抑郁等原因决定自杀者,因担心自己自杀后,亲人过于痛苦或无法生存,而选择在自杀前,先杀死亲人,以完成对他们的保护。 比如,母亲携子自杀或自杀前先杀死孩子。吴谢宇弑母,属于扩大性自杀问题,同时又属于扩大性自杀中非常特殊的情形。因为在该自杀过程中,吴母扮演了双重角色,首先其属于吴谢宇扩大性自杀中要通过杀死的方式进行保护的“亲人”,同时,其又是吴谢宇产生自杀压力和念头的罪魁祸首。这就导致了吴谢宇准备自杀时要先杀死吴母以完成对其保护,但杀死吴母后促使其自杀的最大压力消失了,其又没有那么强烈和坚决的自杀诉求了,加之人类求生怕死的本能,最终其决定放弃自杀。因此,本案呈现了非常奇特,以致于连吴谢宇自己都无力解释的状态:因想自杀而决定弑母,而弑母后却放弃了自杀,转而积极求生。 以下是笔者对吴谢宇弑母的所做的一个简单的梳理和论证。 吴谢宇对如何杀害母亲以及处理尸体有非常细致周密的谋划,但对弑母之后的生活没有任何安排和规划。这其实可以说明,其原本是没有在杀害母亲之后选择继续生存打算的,其选择弑母的同时,也选择了自我毁灭。由此,我们的逻辑可以推进到:吴谢宇是为了弑母而不惜选择自我毁灭?还是吴谢宇选择了自我毁灭,但放心不下以自己为命根的母亲,而选择在自我了结之前,找一个能够说服自己的理由先杀掉母亲?笔者相信,应该是第二种情况。 导致整个悲剧的根源,是吴谢宇患上了严重的抑郁性心理或精神疾病,其在弑母之前,是有自杀决定或决心的。极致的完美主义、讨好性格、无以复加的母爱控制、父亲病亡、经济上的拮据、母亲的偏执人格、父系家族的精神病遗传、高智商,从心理及精神疾病上讲,吴谢宇集其了患上心理、精神疾病的各项要素。当其在大学之前主要依靠成绩建立的超神状态被打破后,其陷入重度抑郁,产生自杀倾向的概率是非常之高的。这些对于一个心理、精神疾病方面的专业人士而言是显而易见的,但遗憾的是,他不能被法律所看见。 吴谢宇的母亲是有人格障碍的,其生活随时处于一个岌岌可危的状态,是需要费力维系平衡的,随时面临被打破、颠覆的状态。她要在这种人格障碍下维系正常的生活,需要借助其他力量和要素来补足和维系。这些要素,就包括:其独立特行的性格和工作生活方式,吴父及小家庭提供的安全感和支撑,其对吴谢宇的期待和控制。而吴谢宇的可怜就在于,其自幼就要靠自己的听话和优秀来供养母亲,以维系母亲能处于一个正常的生活状态。 很难想象,如果吴谢宇自小不是一个听话或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吴母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吴家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这种家庭的崩塌,悲剧的发生是否会提前到来? 吴谢宇在弑母前,一定无数次地想过张国荣自杀前苦苦追问的问题:“我一生未做坏事,为什么会这样? 答案是:父母和原生家庭,会让一个孩子习得无法面对的恐惧。而吴母根植给吴谢宇的恐惧,很可能就是:如果你不是最优秀的,如果你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期待,你的人生将生不如死。 在我们看来,吴谢宇在大学前的优秀和完美是财富,但对吴谢宇而言,是生命线,其是没有勇气和能力承受不再如同过往一样完美和优秀的。当在北大,其与同学之间的优势消失,对其自信和人生状态的冲击是毁灭性的,一个靠自己的优秀和完美从外界获取生存力量和目标的人,当丧失这个优势的时间,其同时丧失的一定是对人生的兴趣与信心,其会被瞬间推到既没信心更没兴趣生活的状态。他会想到死,他会有自杀的倾向。 一旦想到自杀,其是不可能越过一个人的,这个人就是他的母亲。以吴谢宇的心理知识和经验的储备,其是没有能力剖析清楚其人生是如何步入该种绝境的,更没有能力走出来。其也没有能力认识到原生家庭、母亲的控制和依赖要为其陷入绝境承担主要责任。其想的更多的一定是:对母亲的愧疚以及自己自杀之后对母亲生活的担心。而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方式,在抑郁思维的支配下,只可能是自杀前杀死母亲。 但一个善良的且深爱母亲的人要去杀死自己的母亲,其必须在心理上给自己寻找一个能自我催眠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一审庭审时其交代的:父亲死后母亲生活的很痛苦,母亲想死,想去追随父亲。 如果吴谢宇在弑母之后按计划选择自杀,该案是极容易找到真相,极容易回归到抑郁性自杀和扩大性自杀的命题上来的。但事情没有沿着这个剧本走下去,直接和浅层次的原因是,绝大部分有自杀决定的人在实施自杀时都会放弃的,人类对生命的留恋和对自杀的恐惧会在自杀行为实施时被激活,这是常态。而对吴谢宇而言,有更重要的潜在因素,因为促使其迫切寻死的最大根源和因素,其实就是其母亲。当母亲被杀死之后,其迫切自杀的压力得到了非常大的释放。虽然其在理性上认识不到,解读不了,但其在内心是能够充分感受的。当其杀死母亲之后,其感受到没有那么强烈的想自杀了,也没有那么大的自杀压力了。因为在其20余年人生中极力去讨好满足的人,那个在心理精神上牢牢控制自己的人,不在了。他自由了。这才是吴谢宇在弑母之后为什么产生求生欲的根本原因。因为对于吴谢宇而言,哪怕躲在世上最阴暗的角落,做最没尊严的工作,也比站在舞台中央小心翼翼地维系自己完美的形象,去满足外界的期待和需求,快乐! 对于吴谢宇,我们要抱有最大的同情与善良。因为在弑母之前他没有做过任何错事和坏事,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去相信,弑母一定有我们未看到的真相。杀不杀吴谢宇其实不是最重要的事,给吴谢宇穷尽努力却收获最大悲剧的人生一个科学的解读,哪怕是死,也让其死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吴谢宇,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他穷尽全部的努力,想做一个孝顺的孩子,优秀的人,最终却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恶魔。他不想,不愿,但是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他付出了家人和自己的生命,却无法知晓问题出在了哪里? 笔者迫切希望,吴谢宇的二审律师能沿着这个思路为吴谢宇提供辩护。进,能为吴谢宇赢得死刑改判、重生的机会;退,也能让吴谢宇死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让他知晓他的人生为何陷入这个死局,让他知道在这个死局中,他也是受害者,而非彻彻底底的凶手。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