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期间一般是几年 |
释义 | 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期间一般是一年。 一般的劳动仲裁流程如下: 1、提交申请:当劳动争议发生时,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任何一方都可以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申请人需要提供与劳动争议相关的证据和材料; 2、受理申请:劳动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请后,会对申请进行受理,并通知对方当事人; 3、开庭调解:劳动仲裁委员会会根据申请人的请求,安排双方当事人进行庭前调解,以期双方能够达成调解协议; 4、仲裁裁决:如果在庭前调解过程中不能达成协议,劳动仲裁委员会将对争议进行审理,审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可以提出证据和辩论。劳动仲裁委员会最终会作出裁决,并向双方当事人发出裁决书; 5、履行裁决:劳动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综上所述,每个国家或地区关于劳动仲裁的规定可能不同,具体流程也可能有所不同。同时,劳动仲裁也并不是解决所有劳动争议的唯一方式,双方当事人也可以选择其他方式解决争议,如诉讼、调解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