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遇到网络暴力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
释义 | #网络暴力#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的时候一句恶语足以诛心杀人。而在网络空间,由于互动性和开放性强的特点发布侮辱,诽谤,诋毁他人的言论,违法成本越来越低,杀伤力却越来越强。#我上头条# 今年两会,有40位代表联名建议为反对网络暴力专项立法,更有委员建议“将严重的网络暴力纳入公诉案件”。 从2006年,标志性网络暴力“高跟鞋虐猫事件”进入大众视野,到杭州谷女士被造谣“寂寞少妇取快递出轨”时的措手无措,再到不久前发生的寻亲少年刘学州心灰意冷留下的绝笔信“生来即轻,还时亦净”。我们可以看到在网络上,每个人都无法真正地置身事外。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然而现实中,那些遭受网络暴力,最终通过司法途径获得救济的受害者只是少数幸运儿。网络维权难的问题始终存在,“受害者因网络暴力被宣告‘社会性死亡’,甚至发生一些极端事件,令人痛心。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我们都不该做网络的乌合之众,要明辨是非,正确理性地对正在上演的事件进行思考,保持几分冷静和沉着。网络给广大网民提供了一个可以交流沟通的机会,许多牢骚也可以通过在网上跟网友之间进行倾诉而排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用不文明的语言来发泄,因为互联网的公众性,你的发言其他人能看到,又因为互联网的传播性,一种负能量会影响到很多人。 这就要求我们在表露心声的时候要有所克制,不能因为你的自由发表言论的行为影响到和谐美好的社会秩序,在畅所欲言的同时不要侵犯别人的权利,不光生活中要学会文明说话,网络上同样要具备一种传播道德。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传播正能量,在网络上给他人建议的时候,要有尺度,要传递美好且发光发热的情感。 我们呼吁全民抵制网络暴力,不做网络暴力推波助澜的帮凶,不参与群体性起哄,及时举报恶性言语,让网暴份子知道网络不是恣意发泄恶言恶语的地方,一旦触及法律,必将要承担法律责任。那么你认为惩治网络暴力,到底该法不责众还是法要责众?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