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司买卖合同中常见6大法律风险预警 |
释义 | 1、怎样避免交易对方法律资格欠缺带来的法律风险? 答:交易对方没有订立合同的资格会导致合同无效、被骗几率增加或合同履行没有保障,带来法律风险。常见成因有:a、订立合同时未要求对方提供法人营业执照等资格证明;b、虽提供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但系伪造;c、虽提供了真实《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但因未年检或已被吊销营业执照。 防范措施:订立合同时要求对方提供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审查副本上记载的年检印章是否表明已通过当年对上一年度的检验;交易重大的,还需要到工商局查询核实并查询详细登记信息。 2、和对方的业务经办人已经很熟悉,签订和履行合同中还需注意哪些问题? 答:在案例中遇到最多的,就是因为和对方的业务经办人已经很熟悉,而忽视了法律手续的完备,导致法律风险。合同的签订及履行中,对方经办人授权手续欠缺是最大问题,主要表现有:a、合同上只有经办人签字但未加盖公章;b、收货或收款(尤其是现金收款)经办人不是合同签字人;c、催款通知、质量和数量异议等履行文书经办人不是合同签字人等情形。 防范措施:签订和履行合同时,要严格审查签约人个人的身份证件和其代表公司所授权文书。有效营业执照上的法定代表人可直接以公司名义签订或履行合同,无需取得专门授权文书;其他人员均需提供身份证明和所代表公司专门授权文书;授权文书需标明具体委托事项、受托人具体情况和处理事务的权限;合同签订和履行中要加强印章意识,以确保个人交易行为在法律上被认定为其所代表公司的行为。 3、交易物品本身也会带来法律风险吗? 答:会的。主要有两方面问题:一是买方对交易物品没有权利出卖和支配;二是交易物品在法律上被禁止或限制交易。交易物品本身带来的法律风险是很可怕的,严重的会导致合同无效,无法实现合同目的;同时还往往伴随部分甚至全部货款的追回困难。 防范措施:在合同订立时,一是要注意出卖人或其他支配人有没有物权,或根据物权人授予的可以支配的权利;二是了解法律对交易涉及的物品有没有禁止或限制性规定。需指出的是,对物权的判断和有关法律规定是个具有专业难度的问题,可交给公司有经验的法务人员或专业律师协助处理。 4、谈判妥当后,合同内容简单一些也会有法律风险吗? 答:会的。合同谈判妥当是订立合同的前提,签订合同是对谈判结果的确认。合同内容简单到无法反映谈判成果,会带来潜在的法律风险。常见的有:a、规格、质量约定不明确;b、履行地点不明确;c、付款期限和方式不明确;d、履行方式不明确;e、计量方法不明确;f、检验标准不明确等。以上漏洞多出现在合同主文内容缺少或者约定不明,使用字眼双方有争议等情况。 防范措施:口头形式在发生纠纷时不易明确责任,还经常被不法分子用来欺诈甚至诈骗,因此合同应尽量采用书面形式;合同书起草时不要贪图省事,应做到以完全体现谈判内容为标准;合同内容尽可能详细,突出可操作性;建议参考使用标准合同文本。 5、使用标准文本合同一定没有法律风险吗? 答:不是。标准文本合同一般是由相关行业协会或行政职能部门,根据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结合法律规定制作的普遍适用的合同文本。标准合同文本有两个最大特点:一是普遍实用性强,同类交易都可以参考使用;二是个别针对性差,完全依赖会导致具体交易内容不能精准体现,会带来一定法律风险。 防范措施:参照标准文本合同时不要轻易空缺任何一个条款,而且要和自己的交易特点结合起来;标准文本合同没有的内容可以做成附件加进去;标准文本合同表述不到位的调整到位。 6、合同签订的好就没法律风险了吗? 答:不是。签订一份内容齐备、详尽完善的合同只是交易的开始,在合同实际履行中还会出现各种风险。一般有:a、借口产品质量等问题拒付货款;b、出现质量问题不予解决;c、交货数量有差异;d、恶意扩大违约损失;e、人为设置履行陷阱等。 防范措施:合同(履行)管理非常重要:要有敏感的合同意识,履行是否得当要以合同为准;合同变更时要及时制作文件作为原合同附件;及时获取和保存履行中的各种文件,包括来往邮件、传真、信件(含信件封面);利用好担保手段,化解我方违约带来的法律责任和防范对方违约时给我方带来的风险;树立诉讼时效观念,以免因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而蒙受损失。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