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离职后工资的结算时间规定是多久? |
释义 | 员工离职后,用人单位必须出具离职证明并结清工资、押金和经济补偿。用人单位不得随意扣减或拖欠工资,否则可申诉或举报违法行为。根据相关规定,双方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一次性支付工资。工资应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 法律分析 在员工依法办理离职还交接手续后,用人单位必须为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即离职证明),同时劳动者的工资、押金和经济补偿是必须结清和退还。用人单位不得随意扣减或者拖欠不退,当事人可以在办理离职手续时要求结清。否则可以去劳动局申诉或者举报用人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拓展延伸 离职后工资如何计算和支付? 离职后工资的计算和支付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来确定的。一般情况下,离职后的工资计算包括基本工资、加班工资、绩效奖金等。离职工资的支付时间通常在员工离职后的一定期限内进行,具体时间根据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规定而定。在计算和支付离职工资时,雇主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核算,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保障。同时,员工应妥善保留相关证据和文件,以便在需要时进行维权。如有具体情况,请咨询专业律师或劳动部门进行进一步指导。 结语 离职后,用人单位应按照法律规定结清员工的工资、押金和经济补偿,并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如用人单位拖欠或扣减工资,劳动者可要求结清或向劳动局申诉。根据相关法规,离职时应一次性支付工资。工资支付应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拖欠。离职工资的计算和支付时间根据法律规定,具体情况可咨询专业律师或劳动部门。保留相关证据和文件有助于维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