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工商行政机关在行政处罚程序中需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立案、调查取证、听证、裁决、执行等多个环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工商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必须严格遵守程序规定,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体程序如下:1. 立案阶段:工商行政机关接到举报或者发现违法行为后,应当进行立案处理,并告知当事人。如果不予立案,需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2. 调查取证阶段:工商行政机关对涉嫌违法行为的事实进行调查取证,可以采取询问、检查、抽样、勘验等方式,可以查阅、复制、抄录相关资料,也可以采集现场物证。3. 听证阶段:在作出行政处罚前,工商行政机关应当依法通知当事人进行听证。听证会应当公开进行,当事人可以申请出庭参加,可以陈述意见和申辩,提出证据,质证对方证人等。4. 裁决阶段:在听证结束后,工商行政机关依法对违法行为进行定性和处罚,可以采取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改正等行政处罚措施。5. 执行阶段:当事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如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如果当事人不接受行政处罚决定,可以做什么?当事人不接受行政处罚决定,有两种途径进行申诉:一是向同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二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是指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时,向上级行政机关或者同级人民政府请求复查或者裁决的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是指当事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合法权益,要求人民法院确认其权利、义务或者法律关系的诉讼。 工商行政机关在行政处罚程序中,必须依法遵循各环节程序规定,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当事人如有异议可以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进行申诉。 【法律依据】: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行政处罚 程序规定》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保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正确实施行政处罚,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 行政处罚法 》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 法规 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