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有什么
释义
    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1.未经许可实施他人专利行为。
    2.假冒他人专利行为。这类专利侵权行为是指侵害专利权人的标记权。
    3.以非专利产品冒充专利产品、以非专利方法冒充专利方法。
    4.其他行为。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侵犯专利权有什么行为
    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1.未经许可实施他人专利行为。
    2.假冒他人专利行为。这类专利侵权行为是指侵害专利权人的标记权。
    3.以非专利产品冒充专利产品、以非专利方法冒充专利方法。
    4.其他行为。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不能算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有哪些
    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先用权人的实施。
    2、专利权的用尽。
    3、为科学研究和实验目的的使用。
    4、临时过境。
    不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有哪些?
    大概有以下几种行为:
    1.专利权人制造或者经专利权人许可制造的专利产品售出后,使用或者销售该产品的行为,不再需要得到专利权人的许可,这是对专利权的一项重要限制,被称之为“专利权穷竭原则”。应当指出的是,这个原则只适用于合法地投入市场是专利产品。
    2.先用权人的利用。
    3.善意地使用或者销售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出售的专利产品。
    4.外国运输工具运行中使用专利产品。
    5.非商业目的的使用。法律依据《专利法》第六十二条规定,专门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利的行为,不视为侵权,因为该行为不属于商业行为。非商业目的的利用专利,无非为了发展子科学技术,教育培养人才,有利于鼓励科学研究和实验外,还包括因教育目的的利用和为个人或者家庭目的的利用专利。
    侵犯专利权具体有哪些行为?
    专利权是专利人利用其发明创造的独占权利,专利侵权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实施了依法受保护的有效专利的违法行为。
    专利侵权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1.侵害的对象是有效的专利。专利侵权必须以存在有效的专利为前提,对于在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专利权授予前使用发明而未支付适当费用的纠纷,专利权人应当在专利权被授予之后,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2.必须有侵害行为,即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侵害他人专利的行为。并以生产经营为目的。非生产经营目的的实施,不构成侵权。
    3.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即行为人实施专利的行为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又无法律依据。
    如何确定侵犯专利权行为的赔偿金额
    《专利法》第六十五条对专利侵权赔偿数额的确定方式做了明确规定,分成了四个层次:
    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
    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专利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一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该内容由 吴彭龄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2: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