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如何追回
释义
    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都应当予以追缴或者是责令其进行退赔如果被告人退赃,或者其有可供执行的财物,结案时是有可能将其非法占有的本金返还的。如果非法吸收的钱款都被转移、使用等而没有追回,则返还就会比较困难。具体的结案时间根据侦查、审查起诉、审判工作的情况确定。
    一、境外诈骗的钱可以追回来吗
    境外诈骗的钱是否可以追回来,视情况而定:
    1、办案机关会对违法所得进行追缴,追缴到的会退赔给受害人;
    2,赃款被挥霍,犯罪人又没有其他财产可供执行的,并且家属和其他人也不愿意替犯罪人退赃,则被骗的钱将不能被追回来。
    一、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主体为一般主体;
    4、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二、诈骗罪的量刑标准如下:
    1、个人诈骗数额达到两千元,就构成诈骗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2、诈骗数额达到三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处三到十年有期徒刑;
    3、诈骗数额二十万元以上属于数额特别巨大,量刑是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至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总而言之,被诈骗分子骗钱后,钱能不能追回,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由公安机关负责追缴,追缴后会退还给被骗者。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
    二、违法所得追缴
    1.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所谓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是指犯罪分子因实施犯罪活动,而取得的全部财物,包括金钱或者物品,如盗窃得到的金钱或者物品,贪污得到的金钱或者物品等。所谓追缴,是指将犯罪分子的违法所得强制收归国有。如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犯罪分子的违法所得进行追查、收缴;对于在办案过程中发现的犯罪分子已转移、隐藏的赃物追查下落,予以收缴。“责令退赔”,是指犯罪分子已将违法所得使用、挥霍或者毁坏的,也要责令其按违法所得财物的价值退赔。这样规定,主要是为了保护公私财产,不让犯罪分子在经济上占便宜。
    2.对于追缴和退赔的违法所得,如果是属于被害人的合法财物,应当及时返还。这里所说的被害人,既包括个人,也包括单位。对于被害人的合法财产被损坏或者已经不存在的,应当折价退赔。这一规定主要是要求办理案件的司法机关在诉讼过程中,对于犯罪分子通过犯罪所获得的他人的合法财物,在查明情况后应及时返还给被害人,以使被害人的财产利益早日得到保护。
    3.对于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没收。所谓违禁品,是指依照国家规定,公民不得私自留存、使用的物品。如枪支、弹药、毒品以及淫秽物品等等。对违禁品,不管属于谁所有,法律规定都应予以没收。“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是指供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而使用的属于他本人所有的钱款和物品,如用于走私的运输工具、赌博用的赌具等。如果这些财物不是犯罪分子本人的,而是借用或者擅自使用的他人财物,财物所有人事前不知是供犯罪使用的也应当予以返还。但是,司法机关作为证据扣押的,应当等到案件审理结束后,再发还给财物所有人。
    4.对于依法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私自挪用或者自行处理。上缴国库,是指结案以后,由最后结案的单位统一上缴国家财政,不得挪作他用,如用于单位盖办公楼等;也不得随便处理,即不得私自低价变卖或者分给单位职工等。
    三、过了追诉时效的赃款如何追缴
    刑事案件是有追诉时效的,不再追究刑事责任,但对违法犯罪所得是没有时效限制的,所以会由侦查机关进行追缴。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四条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 18:2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