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仲裁和起诉:两者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
释义 | 仲裁与诉讼的主要区别:仲裁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可以由当事人选择仲裁方式、仲裁机构和仲裁员;仲裁委由政府和商会组建,仲裁员多为律师和政府机构人员兼职;仲裁只受理民事纠纷;仲裁是一裁终局,申请撤销时法院不会审查实体处理;仲裁庭审理案件具有保密性。 法律分析 仲裁和诉讼的区别 一、如选择了仲裁,就不能到法院进行诉讼。仲裁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是否运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到哪家仲裁机构、由谁来主持纠纷的解决等,都可以由当事人来自主选择,主持纠纷解决的仲裁员都是各行业的专家学者。诉讼则实行级别、地域管辖,审判庭的组成也由人民法院指定。 二、机构不同,仲裁委是由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法制局)和商会统一组建,其监督机构是中国仲裁协会,其仲裁员大多是律师和政府机构人员兼职从事;法院的机构是国家法律的审判机构。 三、受案范围不同,仲裁只能受理民事纠纷,而法院是可以受理刑事、行政诉讼的案件。 四、程序不同,仲裁是一裁终局的,申请撤销时法院不会从实体处理中审查,如程序中有明显错误时可以撤销。诉讼如对一审不服还可以上诉,二审不服可申请再审,法院有相关的法定监督机构和救济程序。五、 仲裁庭审理案件具有“保密性”,案情不公开,裁决不公开。 拓展延伸 仲裁与起诉:选择合适的争议解决方式 在法律领域,当涉及到争议解决时,仲裁和起诉是两种常见的方式。仲裁是指通过一个独立的仲裁机构或仲裁人来解决争议,双方自愿接受其决定。而起诉则是通过法院系统提起诉讼,由法官进行裁决。选择合适的争议解决方式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时间、成本、保密性和可执行性等。仲裁通常更迅速、成本较低、保密性较高,适用于商业纠纷等情况。起诉则更适用于需要法院权威裁决的争议,但可能会面临较长的诉讼过程和高额费用。因此,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争议解决方式至关重要,以确保公正、高效和满意的结果。 结语 仲裁和诉讼有着明显的区别。仲裁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由双方自主选择仲裁方式、仲裁机构和仲裁员,具有保密性和高效性。而诉讼则受制于法院的级别、地域管辖和审判庭的指定,程序复杂且公开。因此,在选择争议解决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时间、成本、保密性和可执行性等因素,以确保公正、高效和满意的结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六条 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 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四章 仲裁程序 第一节 申请和受理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仲裁协议; (二)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三)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四章 仲裁程序 第一节 申请和受理 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人民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