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1、借款标的。借款合同的标的必须是货币。 2、贷款种类。以用途分类来确定该贷款是属于何种贷款。 3、借款金额。 4、借款用途。应符合国家批准下达的贷款计划文件的规定。 5、借款期限。借款合同应根据贷款的性质、种类确定贷款发放日期。 6、借款利率。 7、还款。 8、违约责任。必须明确规定。 9、保证条件。主要采取物资保证的原则。 10、争议的解决方式。 11、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其它条款。 一、借款人未按约定的用途使用借款的后果有什么 借款人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并未得到贷款人同意的,这是一种违约行为,贷款人可以按照借款合同约定停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这是由于贷款人是根据贷款用途来确定借款人的偿还能力从而同意贷款的,如果借款人擅自改变借款用途,可能会导致贷款人到期不能收回贷款。借款合同中之所以规定借款用途法定条款,主要是促使借款人按计划使用贷款,将有限的贷款用到急需的、有较好经济效益的地方去,同时也保证收回贷款的安全性。 二、借据一般应注意哪些事项 借据一般应注意以下事项: 1、标题上写着借条; 2、说明借款的用途,非法债务不受法律保护; 3、写下贷款人和借款人的全名和身份证号码,借款人最好按手印; 4、金额既要写阿拉伯数字,也要写大写数字,避免以后篡改是否有争议;同时,还应注明货币; 5、写清楚贷款方式; 6、贷款期限必须明确,以免还款时发生争议;贷款期限也要大写; 7、利率应明确为年利率或月利率,也应附大写,到期后的利率是否与约定的借款期限内的利率一致是常见争议,借据中应明确逾期利率略高于借款期限; 8、立此为基础作为借条正文的结尾。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九条订立借款合同,借款人应当按照贷款人的要求提供与借款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