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工伤导致无法工作,单位如何支付工资? |
释义 |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可适当延长但不超过12个月;伤残评定后享受相应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需要护理,由单位负责。 法律分析 停工留薪期工资的标准,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拓展延伸 工伤赔偿与工资支付:单位在员工因工伤无法工作时应负责支付的费用 当员工因工伤无法工作时,单位应负责支付相应的工资和工伤赔偿费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工伤赔偿包括医疗费、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补助金等。单位应及时与员工协商,并按照规定支付相应费用。工资支付方面,单位应根据员工的实际工资水平,按时支付相应的工资,即使员工因工伤无法工作,也不得停发或减少工资。此外,单位还应积极配合员工办理工伤认定手续,确保员工能够及时享受到应有的工伤赔偿和工资支付。单位应认真履行法定义务,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 结语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单位应按月支付原工资福利待遇。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但情况特殊可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享受相应的伤残待遇。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单位应承担护理责任。单位应积极配合员工办理工伤认定手续,确保员工获得工伤赔偿和工资支付。单位需履行法定义务,保障员工权益,维护良好劳动关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四条 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组织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职业病防治所需的资金投入,不得挤占、挪用,并对因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