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无罪辩护」“不冤枉一个无辜的人”是正义的底线
释义
    裁判规则
    司法机关对受理的刑事案件虽经反复侦查、调查,但所得证据仍不能确认有罪,但又无法排除重大犯罪嫌疑。对这样的“疑罪”,应该认定为“无罪”。
    案情简介
    一审判决认定:某日晚,被害人徐某某到被告人李某某住处喝酒聊天,当晚二人因琐事发生争吵,后徐某某提出要在李某某处留宿,李某某担心徐某某偷其东西,遂拒绝并将徐某某推出门外,持铁锨赶至某石墙处,徐某某赖在地上不走,李某某遂持铁锨朝徐某某头部连续击打数下,见其躺在地上不动,便将尸体拖到公路边,制造被过往车辆撞死的假象。
    次日早晨,徐某某尸体被当地村民发现并报警,经鉴定,系右枕部遭受钝性损伤及右面部多次锐器砍创致使颅骨粉碎性骨折,颅内出血而死亡。
    案发几日后李某某潜逃,2016年2月22日被抓获归案。
    公安机关从被告人李某某住处的厨房内提取烟蒂一枚,经鉴定该烟蒂中检出被害人徐某某DNA基因型。
    证人杨某(李某某雇主)证明李某某案发后曾告诉过他公路上死的那个人是其用铁锨打的。
    2016年2月29日李某某首次对12张不同男性照片混杂辨认时未辨认出被害人;2017年6月6日经李某某对12张不同男性照片再次进行混杂辨认,确认被害人徐某某即是其用铁锨砍的人。
    经司法精神病鉴定,李某某作案时及目前智能略低于正常,智商测定70分,但并不影响其认知,且为酒后作案,故应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据此,一审法院认为,被告人李某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二审法院将此案发回重审后李某某翻供,称其有罪供述系公安机关刑讯逼供所致,经一审法院重审调查,李某某抓获次日即如实供述了故意杀害徐某某的犯罪事实,入所体检报告单显示其身体亦无异常,其翻供理由不能成立,判处李某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李某某不服,提出上诉。
    辩护要点
    一审法院认定“某晚,被害人徐某某到被告人李某某住处喝酒聊天,当晚二人因琐事发生争吵,后徐某某提出要在李某某处留宿,李某某担心徐某某偷其东西,遂拒绝并将徐某某推出门外,持铁锨赶至某石墙处,徐某某赖在地上不走,李某某遂持铁锨朝徐某某头部连续击打数下,见其躺在地上不动,便将尸体拖到公路边,制造被过往车辆撞死的假象”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无法排除合理怀疑。理由如下:
    (一)关键物证烟蒂的来源不清
    虽然案发次日从李某某居住房内提取的一枚烟蒂中检出被害人DNA,但该提取笔录无具体提取时间和提取方式方法,被提取人签名为代签,无对提取物的特征、种类描述,亦无相关照片佐证,提取程序明显存在瑕疵。
    且即使烟蒂中检出被害人DNA,也仅证明被害人曾到过李某某住处,并不必然证明李某某杀人事实。
    因此,在无其他证据佐证情况下,该证据与杀人事实的关联性难以建立。
    (二)言词证据系传闻证据,证明力弱
    证人杨某证言虽系李某某供述后获得,属先供后证的传闻证据,但证言的部分细节与供述不吻合,亦无其他证据印证,证明力不强。
    (三)无证据将李某某与现场、被害人客观关联起来
    拖尸现场未提取到李某某的生物痕迹,李某某供述拖拽尸体的被害人绑腿布上亦未获得李某某生物物证,李某某的衣裤、鞋子上均未检出被害人生物检材。
    李某某有罪供述的作案时所穿衣服、所使用的作案工具铁锨上均未检出被害人生物检材,无法将其和被害人以及现场联系起来。
    (四)李某某对被害人的两次辨认结果矛盾,在未能解决矛盾及排除疑点前提下,一审采信有程序瑕疵的第二份辨认笔录,显系违背证据裁判规则
    2016年2月29日李某某第一次对被害人的照片进行混杂辨认时未辨认出被害人,时隔一年多,2017年6月6日第二次辨认时又辨认出被害人徐某某,两次辨认结果明显矛盾。
    且第二次辨认仅有辨认照片,没有辨认笔录,辨认程序明显不当。
    经当庭出示上述两组照片,李某某均未辨认出被害人。
    因此,该两份结果相反的辨认笔录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五)从核桃林里提取的刀子无法与被害人徐某某或李某某建立关联
    首先,案发近四个月后发现该刀子,刀子所处位置与李某某有罪供述扔弃或捡起来放置的位置均不一致。
    其次,该刀子经被害人妻子辨认,未能确认是被害人随身携带之。
    第三,经检验,该刀子上未获取常染色体STR多态性检验结果。
    因此,该刀子的归属无法确认,不能印证李某某的有罪供述。
    (六)李某某的有罪供述存疑,无法排除刑讯逼供可能
    本案仅凭口供定案,无其他客观性证据将李某某与被害人关联起来,且有罪供述矛盾较多,且翻供称其有罪供述系刑讯逼供所致,无法排除公安机关对其刑讯逼供可能。
    首先,案发两月余抓获李某某,有罪供述不但系递进式供述,且系先证后供,证明力本身较低。
    其次,根据有罪供述未获取有价值的痕迹物证,供述的作案凶器铁锨上亦未检出被害人生物痕迹,有罪供述与在案其他证据关联性不强。
    第三,李某某平时爱吹牛,且智能低于正常,逻辑思维混乱;加之存在李某某翻供,有罪供述不排除以非法手段取得的可能等情况,这一证据的真实性就更值得怀疑。
    因此,根据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要求,李某某有罪供述的证明力存疑。
    (七)本案存在他人作案的合理怀疑
    本案存在指向另一嫌疑人杨某某犯罪的大量证据:
    1.案发当日从杨某某家中提取的客观物证菜刀、绳子、羊角锤及房后300米处水沟旁的卫生纸团上均检出了被害人徐某某DNA分型,与杨某某有罪供述的作案地点、方式等相互印证,且供述的致伤凶器菜刀与被害人面部损伤特征比较吻合。
    2.证人被害人妻子、王某等人证明案发前一天杨某某与被害人徐某某发生过争执,杨某某具有作案动机。
    3.杨某某曾于2015年12月10日、12日做过两次有罪供述,并于2015年12月11日指认了作案现场、抛尸路线和抛尸地点。
    虽之后杨某某翻供,但对其合理怀疑并未得到有效排除。
    综上,本案虽有证据证明李某某具有杀害被害人徐某某的犯罪嫌疑,但缺乏将李某某与现场、被害人徐某某联系起来的客观证据,在案证据亦未形成统一完整的证据链条,证据指向不唯一、不排他,案件存在的问题和合理怀疑均未得到排除,无法达到足以认定待证事实的程度,现有证据未达到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
    因此,一审判决认定李某某犯故意杀人罪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根据证据裁判和疑罪从无原则,不能认定李某某有罪。
    案件结果
    二审法院经审理,最终判决撤销一审判决,改判上诉人李某某无罪。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订)》
    第55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END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2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