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和刑事拘留的区别是什么 |
释义 | 监视居住与刑事拘留的区别及条件。监视居住在被监视者住所,刑事拘留在看守所。监视居住适用于患病、怀孕、扶养人、特殊案情等情况。无固定住处者可指定居所执行。监视居住应通知家属。被监视居住的人可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监督合法性。监视居住与刑事拘留在保障受害人权利方面有区别,学习相关法律知识重要。 法律分析 一、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和刑事拘留的区别是什么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和刑事拘留的区别是监视居住地址在被监视者的住所,刑事拘留是在看守所。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是一项刑事强制措施。刑事诉讼中的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 二、监视居住的条件 第七十四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 (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 (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 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 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 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査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但是,不得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执行监视居住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 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辩护人,适用本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 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和执行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对于犯罪人员,我们有权对其进行监视居住以及刑事拘留,还目的在于能有效的侦查掌握犯罪人员的信息,从而保障案件的顺利进行。监视居住与刑事拘留在本质上面是有区别的,但是其主要目的还是在于保障受害人的权利,因此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在生活中以及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结语 通过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和刑事拘留的区别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监视居住是在被监视者的住所进行,而刑事拘留则是在看守所进行。监视居住是一项刑事强制措施,而拘留是临时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了解监视居住的条件和执行方式对于维护公正和保障受害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以提高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法律意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八十五条 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 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侦查 第六节 查封、扣押物证、书证 第一百四十三条 侦查人员认为需要扣押犯罪嫌疑人的邮件、电报的时候,经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即可通知邮电机关将有关的邮件、电报检交扣押。 不需要继续扣押的时候,应即通知邮电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2012修正):第三章 刑罚的执行 第五节 释放和安置 第三十六条 罪犯释放后,公安机关凭释放证明书办理户籍登记。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