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遭遇裁员,如何获得赔偿? |
释义 | 用人单位裁员是否应支付补偿或赔偿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无合法理由解除劳动关系且未支付经济补偿,应支付赔偿金(2N);2.依法解除劳动关系并支付经济补偿,符合规定应支付N或N+1;3.劳动者存在规定情况,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关系无需支付经济补偿,但需书面通知。 法律分析 用人单位裁员,也就是开除、解雇劳动者,是否应该支付补偿或赔偿,分以下3种情况: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没有任何合法理由,也没有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9条规定的情形,可以认定该用人单位行为属于《劳动合同法》87条规定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应该支付赔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2个月的本人工资,俗称2N; 2、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9条规定情形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其中符合《劳动合同法》46条规定的,应该支付你经济补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本人工资,N;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0条,并且没有提前1个月通知劳动者的还应多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俗称N+1; 3、如果劳动者存在《劳动合同法》39条的规定的情况,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的,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也不需要提前通知;但是,这需要用人单位举证并且书面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 拓展延伸 遭遇裁员后的赔偿索取策略 遭遇裁员后,如何获得赔偿?在面临裁员时,员工有权利寻求合理的赔偿。首先,要仔细研究劳动法和公司政策,了解自己的权益和赔偿标准。其次,收集相关证据,如裁员通知、合同、工资单等,以支持索赔。第三,与雇主进行积极的沟通,提出合理的赔偿要求,并尽量通过和解解决纠纷。如若无法达成一致,可以考虑寻求法律援助或雇佣劳动律师,他们将帮助您评估索赔的合理性,并代表您与雇主协商或提起诉讼。最后,要保持耐心和坚定,追求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尽量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和人际关系。 结语 裁员是一项重要的决策,但对劳动者来说可能带来不利影响。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关系时应考虑支付补偿或赔偿。具体情况分为三种:若解除劳动关系无合法理由且未支付补偿,用人单位应支付赔偿金;若符合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或代通知金;若劳动者存在特定情况,用人单位可不支付补偿但需提前通知。遭遇裁员后,员工应了解自身权益和赔偿标准,并考虑与雇主沟通和解决纠纷。如有需要,可寻求法律援助或律师的协助,以维护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