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有多久 |
释义 | 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一般有六个月。在六个月的有效期内,当事人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维护其合法权益。但是当事人如果先申请复议再起诉的,起诉期限只有十五日。 一、个人合伙纠纷怎样处理 个人合伙纠纷的处理方法,一般如下: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以及行政诉讼。但是适用范围不同。如因纠纷引发治安纠纷,也可报警处理。经济纠纷作为平等民事主体,适用仲裁或者民事诉讼解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仲裁实行自愿原则,只有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才能申请仲裁。有效的仲裁协议可以排除人民法院的管辖权。人民法院只有在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或者当事人放弃仲裁协议的情况下,才能行使管辖权。 二、超过行政诉讼时效如何救济 超过行政诉讼时效的,若原因为不可抗力或者其他合理事由,则行政诉讼时效从造成诉讼期限耽误的事由消除之日起重新计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行政机关未告知当事人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 三、交通事故复核后不服起诉的期限是多长时间 一般交通事故复核后不服起诉期限是六个月。 1、当事人对于交警出具的行政处罚或者强制措施,存在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的六个月内,向法院提出诉讼。 2、诉讼的期限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开始计算,如果法律另有规定的,就按照其规定执行。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双方当事人对于交通事故的处理,不能协商一致时,或者对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处罚决定存在不服,可以在有效期内,向所在辖区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