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哪些行为属于不当得利
释义
    

法律主观:
    


    一、不当得利属于什么行为
    不当得利 ,可以是事件,也可以是事实行为,就看主观是否是认知的故意。
    通说认为不当得利是事件,通说是最大的。
    不当得利具体定义: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如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称受益人,遭受损害的人称受害人。受益人与受害人之间因此形成债的关系,受益人为债务人,受害人为债权人。
    二、如何证明是不当得利
    首先要证明存在不当得利事实,成立要件包括:
    1.一方受益。是指因一定事实,使一方的财产总额增加。财产的增加包括积极增加和消极增加。对利益的认定是整个不当得利制度的核心,利益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金钱,还有劳务及使用权等权益的增加,如财产利益上负担的消灭。
    2.他方受损。所谓受损,是指因一定的事实使财产利益的总额减少,既包括积极损失,也包括消极损失。即现有财产利益的减少和应得财产利益的减少。
    3.一方受益与他方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是指他方受损与一方受益之间有变动的关联性,后者是前者的原因。应当指出的是,这种因果关系的存在不受受益与受损的财产范围、是否同时发生以及表现形式的影响。
    4.没有合法根据。是指受益人取得利益没有法律上的根据,这是认定“不当”的核心内容。我国民法在财产变动上不承认无因性,因此,没有法律上的根据既包括在取得利益时没有合法依据也包括事后丧失合法依据。
    三、不当得利拒不返还可以定罪吗
    不当得利是一种法律事实,是债的发生根据。拒不返还可构成 侵占罪 。
    《民法典》第987条规定:“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失。”正是因为不当得利没有合法根据,因此虽属既成事实也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不当利益应返还给受损失的人。这种权利义务关系就是不当得利之债。其中,取得不当利益的人称为受益人,是不当得利之债的债务人,负有返还不当得利的债务:财产受损失的人称为受害人或受损人,是不当得利之债的债权人,享有请求受益人返还不当得利的债券。
    以上就是关于不当得利属于什么行为的相关内容,根据有关规定不当得利需要根据问题的性质、内容以及受益人使用不当得利的目的等进行综合判断,如果我们被起诉不当得利,应当尽快归还该物品,确保不会受到影响。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二条 不当得利是指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1: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