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不赡养老人的人能否获得抚恤金? |
释义 | 死亡抚恤金的分割原则是根据单位规定或近亲属共有,享受抚恤金待遇的人必须是死者的直系亲属且被死者供养。未尽赡养义务的人不能分得抚恤金。具体分割由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可向法院起诉。法院一般按均等分割原则处理,并酌情考虑近亲属的情况。根据《民法典》第1045条,近亲属包括配偶、血亲和姻亲,共同生活的近亲属为家庭成员。 法律分析 如果死者所在单位对抚恤金的给付对象有规定,则按规定处理;如果没对给付对象作出规定,则应属于近亲属共有。根据我国目前的有关政策,享有抚恤金待遇的人必须同时具有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死者的直系亲属、配偶;二是死者生前主要或部分供养的人。所以,如果在死者生前并未尽到赡养义务的人是不可以分抚恤金的。死亡抚恤金的具体分割,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如果实在协商不成,也可向法院起诉。法院一般按照均等分割原则处理抚恤金,同时也会酌情考虑各近亲属的客观情况进行分割。【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五条,亲属包括配偶、血亲和姻亲。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为近亲属。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为家庭成员。 拓展延伸 赡养义务缺失,是否应剥夺获得抚恤金的资格? 在社会福利制度中,抚恤金作为一种经济援助的形式,旨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群。然而,对于那些不履行赡养义务的人来说,是否应该享受抚恤金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支持者认为,赡养老人是每个人的道德责任,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如果一个人明知自己有赡养义务却选择不履行,那么剥夺其获得抚恤金的资格是合理的。这样的做法可以强化赡养义务的重要性,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和尊重老年人的权益。 然而,反对者认为,抚恤金作为一种社会福利,应该是基于贫困和需求而给予的,而不应该因为个人的行为而剥夺。他们认为,赡养义务和抚恤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应该混为一谈。剥夺获得抚恤金的资格可能会导致一些无辜的人受到不公平对待。 综上所述,赡养义务缺失是否应该剥夺获得抚恤金的资格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需要权衡各方利益,并寻求一种公正和合理的解决方案,以确保社会福利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结语 赡养义务缺失,是否应剥夺获得抚恤金的资格?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支持者认为,赡养义务是每个人的道德责任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履行赡养义务的人应该被剥夺获得抚恤金的资格。然而,反对者认为,抚恤金应该基于贫困和需求,不应因个人行为而剥夺。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需要权衡各方利益,寻求公正和合理的解决方案,以确保社会福利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法定继承 第一千一百二十九条 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条 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相互有继承关系的数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难以确定死亡时间的,推定没有其他继承人的人先死亡。都有其他继承人,辈份不同的,推定长辈先死亡;辈份相同的,推定同时死亡,相互不发生继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22修正):第六章 财产权益 第五十九条 丧偶儿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其继承权不受子女代位继承的影响。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