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警惕校园贷诈骗:了解这些新型诈骗手段 |
释义 | 校园贷诈骗的主要形式包括通过互联网平台推送贷款广告诱导学生贷款并收取费用、与职业培训机构合作骗取学生贷款支付学费、以学生个人信息作为抵押威胁勒索钱财。 法律分析 校园贷诈骗的形式有: 一种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在校大学生推送贷款广告,以免抵押、低利息为诱饵诱导学生贷款,并要求缴纳贷款“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等费用,收到学生支付款项后即将其“拉黑”不再联系。 一种是串通“职业培训机构”举办职业指导讲座,夸大培训效果,与学生签订声称能提高综合技能的培训合同,并与贷款公司勾结,诱导学生贷款支付学费,从中诈骗学生。 还有一种更为极端的,要求学生提供照片、视频、身份证和家属电话号码等作为贷款抵押和担保,一旦学生无法如期还款,便以此威胁,勒索钱财。 拓展延伸 校园贷诈骗:如何识别和应对常见的欺诈手段 校园贷诈骗是一种严重的问题,了解并能够识别常见的欺诈手段至关重要。首先,要警惕高额回报承诺,这往往是诈骗的手法之一。此外,要留意与陌生人的交流,尤其是通过社交媒体或手机应用的借贷请求,很可能是诈骗行为。同时,要注意虚假的担保费用或前期费用要求,这是常见的欺诈手段之一。另外,要谨慎对待未经认可的校园贷平台,选择正规、合法的贷款机构进行借贷。如果发现任何可疑行为,应立即向学校或相关执法部门报告。最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金融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不轻易相信不明来源的借贷机会,确保自己的财务安全。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和应对校园贷诈骗的常见欺诈手段,保护自己的利益和财务安全。 结语 校园贷诈骗是一种严重的问题,识别欺诈手段至关重要。警惕高额回报承诺,谨慎对待陌生人借贷请求。注意虚假的担保费用或前期费用要求。选择正规、合法贷款机构进行借贷。发现可疑行为及时报告学校或执法部门。提高金融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保护财务安全。通过这些措施,应对校园贷诈骗,确保自身利益。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