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单位违法终止劳动合同的具体情形 |
释义 | 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及法律依据。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包括:用人单位强行解除、未满足法定条件解除、程序不符合法律规定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患职业病或工伤丧失劳动能力、患病或负伤在医疗期内、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等情况下,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行为。 法律分析 一、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有哪些情况 1、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况:法律明确规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强行解除;用人单位在法律规定的条件未满足时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不符合法律规定;其他。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支付赔偿金。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用人单位在什么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解除 1、劳动者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2、劳动者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3、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拓展延伸 单位违法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及救济措施 单位违法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及救济措施是劳动法中的重要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单位在违法终止劳动合同时,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来说,单位可能面临经济赔偿、恢复劳动关系、支付工资及其他补偿等责任。同时,劳动者可以采取多种救济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例如提起劳动仲裁、起诉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法院等。根据具体情况,劳动者还可以要求恢复劳动关系、要求支付经济赔偿或索要其他补偿。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于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相关法律责任和救济措施的有效实施是非常必要的。 结语 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将面临法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单位应承担经济赔偿、恢复劳动关系等责任。劳动者可以采取多种救济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如劳动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法院起诉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于劳动关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有效实施相关法律责任和救济措施是必要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三十一条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四条 【劳动合同的终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六条 【经济补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