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证据意识|合法权益
释义
    出自《周易·既济》有句俗话:“防患于未然”,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的淳朴时代已经渐行渐远!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关系,如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做任何事情最好都要留下证据,那么,何为证据?
    证据是依照诉讼规则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证据对于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法院查明案件事实,依法正确裁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证据问题是诉讼的核心问题,在任何一起案件的审判过程中,都需要通过证据和证据形成的证据链再现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依据充足的证据而作出的裁判才有可能是公正的裁判。证据应该是客观存在的,伪造或毁灭证据都是触犯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的追究。
    证据规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一条 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附有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
    第二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第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
    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
    证据三性
    (一)证据的合法性要求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收集证据的人员、采用的方式方法,证据的来源、需要符合法律的规定。
    (二)证据的关联性要求
    证据的关联性要求纳入诉讼过程的证据材料必须与案件事实有实质相关并对案件事实有证明作用。
    (三)证据的客观性要求
    证据形式的客观性,指证据必须具备客观存在的形式,能以某种方式为人们所感知。
    ......
    证据种类
    1、当事人陈述
    当事人陈述是指当事人在诉讼中就与本案有关的事实,向法院所作的陈述。当事人陈述作为证据的一个种类是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种类划分中的特色。当事人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由于与诉讼结果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决定了当事人陈述具有真实与虚假并存的特点。
    2、书证
    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所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真实的证据。这种物品之所以称为书证,不仅因它的外观呈书面形式,而更重要的是它记载或表示的内容能够证明案件事实。
    3、物证
    物证是指以其存在的形状、质量、规格、特征等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
    相关法条索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司法部发布的《司法鉴定程序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简称《民诉意见》)。
    中国有着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先礼后兵,掌握好充足的证据,才有协商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才有诉讼维权的资本,先小人后君子,学会用法律思维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以及你想保护的人。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2 4:5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