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国企员工非正常死亡补偿标准 |
释义 | 职工享有丧葬补助、供养亲属抚恤和一次性工亡补助权益,标准根据地区和职工工资确定。工伤死亡需先向劳动部门申请认定,单位应支付工伤保险金,如未支付可申请劳动仲裁。 法律分析 职工有权获得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分别为:(一)丧葬补助金,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具体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定。同时提醒,因工作期间死亡,如果是工伤的话,应该先向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单位三十日内或职工亲属一年内均可申报。确认工伤后,如果单位已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那么从社会保险处领取,如果没有缴纳,单位违法应由单位根据规定标准支付。如果不给,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维权。 拓展延伸 国企员工非正常死亡保障措施与赔偿机制 国企员工非正常死亡保障措施与赔偿机制是为了保障国企员工在非正常死亡情况下的权益而制定的一套制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国企应建立健全的保障措施,包括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等,以预防和减少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发生。同时,对于不幸发生的非正常死亡,国企应设立赔偿机制,确保受害员工的家属得到合理的经济赔偿和精神抚慰。赔偿机制应包括合理的赔偿标准、快速高效的赔偿程序和公正透明的赔偿评估机制,以确保受害家属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通过建立健全的保障措施和赔偿机制,国企能够更好地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幸福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在国企员工非正常死亡保障措施与赔偿机制中,职工享有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权益。具体标准根据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确定,同时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对于工伤死亡,应向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单位应按规定标准支付赔偿。国企应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预防和减少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发生。通过建立健全的保障措施和赔偿机制,国企能够更好地保护员工权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三十七条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 第三十八条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由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调整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